随着私家车和汽车保险的普及,有些汽修厂在事故车辆保险费上动起了歪心思,以小利诱惑车主配合。不少车主被蒙在鼓里,自以为得了小便宜,殊不知吃了大亏。
为解决这一行业顽疾,3月2日下午,市交通运输局、宁波银保监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召开宁波市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本月,我市将在鄞州、宁海两地启动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试点。
以为“薅到了羊毛”
【资料图】
实则吃了大亏
一年前,许女生驾驶的爱车发生了车祸,交警认定对方车主全责。事后,许女士碍于情面,决定将车辆送到好友开的修理店维修,并委托朋友店全程处理理赔,事后还拿到了1000元好处费,当时她觉得自己不但解决了一桩烦心事,还“薅到了羊毛”。
没想到,仅过了一年,许女士的车辆再次发生事故。在进行检测时,许女士发现,去年在朋友维修店修理时有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车辆安全气囊和副驾驶位的安全带等配件没有更换,这才知道自己因贪小利而吃了大亏。
随后,许女士联系了朋友维修店及保险公司对定损维修提出异议,要求保险公司重新对车辆进行现场核实和复核配件是否为旧件、副件。
接到许女士投诉后,相关保险公司马上安排专员跟进,根据客户要求部分配件重新陪同到骏达4S店复核对照定损,确认方案后再重新补充相应理赔款。多番沟通,许女士决定退修理厂好处费1000元,修理厂补偿二次相关损失费用。最终本次投诉双方达成一致方案,二次理赔也及时完成付款。
解决行业顽疾
启动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试点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主任郑磊说,事故车辆维修份额在整个机动车维修市场中占主体地位,同时事故车辆维修领域也是维修行业一大痛点,其中经常发生虚假维修、以次充好、恶意骗保、欺诈消费者等恶劣事件。
据介绍,我市汽车保有量超340万辆,备案维修企业5500余家,2021年度宁波市车辆保险费用116.98亿元,整体成本率95%;2022年度宁波市车辆保险费用124.61亿元,整体成本率93.22%。整体成本率及赔付率高居全国前列,导致车险价格居高不下,与周边城市存在较大的价差情况,严重损害车主利益。
为了解决这一行业顽疾,3月2日下午,市交通运输局、宁波银保监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召开宁波市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工作的第一次专班会议,市级保险协会、维修协会、中保科联和28家保险机构参加会议。
什么是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
所谓的“诚信修”数改,集合了政府、维修企业、保司、税务等多方数据,搭建诚信修数据中台,重构事故车辆维修管理模式,对事故车辆维修涉及环节进行闭环管理,实现事故车辆维修“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覆盖监管。
具体流程为维修企业对事故车辆维修进行线上数字化登记,维修完成后印发电子竣工合格证,保险公司凭竣工合格证进行理赔。车主可实时掌握维修进度,维修结束后可领用竣工合格证,保证自身消费权益,还可以对本次维修进行评价。
本月将在鄞州、宁海两地启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这项工作已完成试点工作方案,完成保险、维修行业调研,搭建诚信修平台,打通交通及保险等行业数据。
3月2日的会议明确,试点工作将于3月份在鄞州、宁海两地启动,下一步会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针对问题进行调整,进行迭代升级,逐步推广成果应用,尽快研究制定长效、可靠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行业整治成果。
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应用场景借助多方数据碰撞比对,建立企业评价机制,构筑行业诚信体系,营造扶优限劣、优胜劣汰的行业生态,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事故车辆的一系列流程,最终达成规范行业和净化市场的目标,营造更方便、更放心的市民修车消费环境,保证车主权益,避免陷入事故车辆维修陷阱,是切切实实的民生服务。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徐文燕通讯员冯叶 洪磊 陈倩倩
一审诸新民二审 雷军虎 三审 钱浩 终审 陈剑虹
关键词: 以次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