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下周我们会来服务的!”随着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的到来,家住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地花园的金杏珠忙得不可开交,她的一部手机俨然成了志愿服务热线。
金杏珠今年84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从2006年到现在,老人做公益整整17年,曾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她的老伴朱金元是红蚂蚁志愿服务队总队长,老伴走后,她接过接力棒,把志愿服务当成了毕生事业,一点点让“红蚂蚁”走进千家万户。
视频制作 记者 薛曹盛
(相关资料图)
从老有所乐到老有所为
“老年互访团”升级成“红蚂蚁”
“退休后,我们总想着做点事,老年人要自己找乐子。”抱着这样的想法,夫妻俩一起张罗,华光城小区的“周末茶馆”开张了。每周五下午,16名志趣相投的老人聚在社区阅览室聊天,小到社区杂事,大到国家政策方针,每次都意犹未尽。
但好景不长,“聊天局”总有人缺席。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真正把小区的老年人聚集起来?2006年3月16日,“周末茶馆”升级为“老年互访团”,打造邻里互访、生活互帮、文艺互享、感情互动的模式。
老人在家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这支队伍从最早的16人发展到36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很多老年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快乐。”金杏珠说,随着人员的增加,他们经常要挖空心思想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比如组织“春之恋”乡村踏青活动;儿童节前夕组织大家看望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给他们捐款、送去书籍;每月一次“集体生日会”,大家一起唱生日歌、拍生日照……“不光我们夫妻俩要动脑筋,子女都会来搭把手,有时候还要提前踩点。”
虽然活动人气越来越旺,但金杏珠却有了新的想法:不光要“老有所乐”,更要“老有所为”。在原江东区民政局的支持下,“老年互访团”正式注册成立 “红蚂蚁”助老志愿队,主要服务大病、独居、有困难的老人。
2021年10月,红蚂蚁艺术团在鄞州雅渡村老年乐园演出
41个分队3600多人
很多人都是夫妻俩“拉”来的
慢慢地,“红蚂蚁”声名鹊起,很多社区都组建了“红蚂蚁”小分队,队伍越来越壮大。但很多人不知道,很多志愿者都是夫妻俩一个个“拉”来的。
回想起那些年挨家挨户宣传“红蚂蚁”的场景,金杏珠记忆犹新。
“那时候还没有志愿者的概念,很多人不知道志愿服务是什么,我们都是一个小区、一个单位挨个儿宣传。逢人就吆喝,让他们加入我们的‘红蚂蚁’,有的人还当我们是骗子,把我们轰了出来。”
2010年,红蚂蚁艺术团成立,但艺术团团长的位置一直空缺。“没有工资,人家都不愿意来!”那段时间,金杏珠茶饭不思,每天就想着寻找合适的人选。“听别人介绍有位退休会计忻桂凤会唱京剧,我们当天就赶去她的单位做工作,没想到她一口答应了,一直做到现在。”
目前,艺术团有舞蹈队、戏曲队、时装表演队等10余个表演队伍,每月都会去敬老院给老人表演。
2012年,特大台风“海葵”肆虐宁波,那是“红蚂蚁”志愿服务队最难熬的日子。金杏珠的老伴朱金元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撒手人寰,她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
为了重新凝聚“红蚂蚁”的精气神,金杏珠召开队长会议,制定工作目标,推动艺术团与敬老院合作,同时组建便民服务队,逐步扩大“红蚂蚁”的服务对象和范围。
有一次,金杏珠带着几位队长来到宁波市公交公司,想合作打造一条“爱心公交线路”,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听到他们的计划,公交公司负责人有些为难,因为改头换面的“爱心车”不是个小工程。但了解到红蚂蚁的故事后,他被老人的坚持所打动,决定在528路公交车上试点。现在,“红蚂蚁”爱心专线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一支红蚂蚁公交志愿服务分队却保留了下来。
“红蚂蚁”从最初的1个分队、16名队员,发展到如今的41个分队、3600多名队员。这些年金杏珠一直在奔波忙碌,为这支队伍源源不断注入新力量。“‘红蚂蚁’不能散,一定要坚持下去!”老伴临终前的嘱托,金杏珠念念不忘。
老人翻出了当年的工作笔记
把志愿服务当成了责任
她把每位老人的需求放在心上
2014年,金杏珠把“红蚂蚁”便民服务送到小区,组织志愿者给居民免费义剪、磨剪刀、维修小家电等。一场便民服务,往往能服务百余名居民,这让金杏珠看到了“微光”的力量。
这些年,金杏珠一直保留着随身带笔记本的习惯。每次活动安排、每个人员对接,她都仔仔细细记录在本子上。现在,旧时的笔记本早已泛黄,仅剩的几本成了压箱底的宝贝。“这是2010年的春游活动方案,这是第一次去嘉和颐养院表演的人员安排……”翻看着这些工作笔记,金杏珠如数家珍。
“我们去敬老院表演,很多老人们提前一小时就去会场‘抢位置’。有一次表演,有位老人当场上台和我们同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大家都跟着哼唱,那场面太动人了!”回忆起这些场景,金杏珠总觉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84岁高龄的金杏珠依然精神矍铄,一部手机24小时开机,主要负责“牵线”工作。根据不同单位的需求,她联系不同的服务分队,为老人们提供“点单式”公益服务。这两天,她还在忙着写工作计划,想把“红蚂蚁”发展到乡村,让村里的老人也能享受便民服务。“只要我身体还吃得消,我肯定会把老伴助老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
你身边也有令你感动的志愿故事吗?欢迎向我们讲述向善的力量。热线:87777777。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薛曹盛 文/摄
通讯员吴英茵 张珂宁 编辑 李晓颖
一审徐佳菁 二审 庞锦燕 三审 徐叶 终审 刘雄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