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镇海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9所高中,每一所都是响当当的牛校,3月12日,他们结成了“新时代中国卓越高中九校发展共同体”,简称C9共同体,成立仪式在镇海中学举行。
说起C9,很多人会想起另一个教育联盟。2009年10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9所顶尖高校组成的C9联盟成立,之后,该联盟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今,普通高中也有了类似组织,C9共同体将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管理改革、教育科研、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创新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协同探索新时代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径。
当天,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政府参事、原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玉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楚江亭等作为学术界代表参加活动。
全国9所顶尖高中组建成立共同体
为什么会成立C9共同体?
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介绍了C9共同体成立的缘起和初衷。
大约在一年前,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沈玉顺教授对吴国平校长谈起:为更好地破解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困难,尤其是一些优质高中高质量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困惑,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优质高中发展共同体,凝聚大家的力量,荟萃大家的智慧,并通过聘请国内一流教育专家研究、总结优质高中的办学经验,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支持和指导优质高中的改革创新探索,推动和引领各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沈玉顺教授也是吴国平2011—2013年在校长中心参加第三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时的班主任。
受此启发,有了全国优质高中发展共同体筹委会,研究和协调推进共同体创建工作。在近一年的努力下,由镇海中学等九所优质普通高中发起的“新时代中国卓越高中九校发展共同体”成立了。
共同体将探索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高中的办学规律和培养特点,对标国家人才战略,在优质高中发展中形成可持续的示范效应。同时将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吸收世界先进教育经验的同时,积极对外传播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
为什么是这样的9所高中组成了一个共同体?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介绍,共同体的9所学校各具特色,具有各自的文化积淀特质,且各自所呈现的特色并没有构成冲突,而是在不断地增加和完善着大家对新时代教育卓越发展高中的理解和追求。
吴坚还表示,共同体的成立是时代的需求。人才培养应对时代需要,应对国家需要,应对民族复兴的需要,也应对社会民生的需要。在此过程当中,这种需求也是学校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
C9共同体在镇海中学启动
C9共同体要干什么?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台致辞的第一句话,是用宁波话说自己是宁波人,非常高兴来到镇海中学。他在上海遇到了很多镇海中学的校友,总是会说“我们镇海中学,我们镇海中学”,由此可见优质高中带给人的影响。
尹后庆说,在我们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9所中学建立一个共同体,共同研究这一类高中的发展方向,是一种使命担当。当下,大学教育正走向普及化,全国已经超过60%的人可以上大学,在上海这个数字达到了92%。在大学走向普及的时候,就要考虑分类问题,因为国家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共同体9所高中所培养的人才,对应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也即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因此,就要去研究拔尖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比如说是不是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是不是需要具备理解与沟通能力?因为任何卡脖子工程,都不是一个科学家能够解决的,都需要团队合作,理解与沟通能力就很重要。研究了拔尖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养后,就要去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具备这些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因此这次的课改需要团队合作。不仅是教研组的合作,而且需要一个区域,需要在专家引领下面同样的团队去研究这些问题。”
在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看来,当前,普通高中正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还是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都指向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关键是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从传统教育向新型教育转型。转型的其中一个明显特征是,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教学和分散化合作需求,将颠覆现有的批量化、标准化、固定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C9为研究解决新时代高中教育转型构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他希望共同体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共同研究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及基础解决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楚江亭参与了教育部很多项目,2001年国家课改以来,他作为教育部课改成员,在全国范围内听了大概2000节课,发现依然有很多的课是满堂灌,依然有很多学生在机械学习,自主合作和探究不够。“所以我特别希望C9共同体能够基于实际改变教学方式,从课堂教学抓起,真正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现代金报丨甬上教育 记者王伟通讯员曾昊溟
一审俞素梅 二审 王妙妙
三审 章萍 终审 葛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