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许女士接到了一些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的电话,推荐自己公司旗下的一些保险产品。“银行利率下调是大趋势,您可以把买保险产品当做投资理财,比存在银行里划算。”这是许多销售人员与许女士沟通时不约而同会说起的一句话。
今年以来,多家国有大行再度下调了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下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了15个基点。
(资料图)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考虑到1年期LPR近期已下调5个基点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持续不同程度地下行,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已成大势所趋。
正是基于这个背景,不少保险销售人员也铆足劲,抓住业务拓展“黄金期”。
比如在许女士接收到的信息中,一家保险公司旗下的一款年金保险产品让她很心动。除了保单贷款、保费自动垫交等权益,还可附加保底利率3%的金管家万能账户,现行月结算利率4.9%。这个利率水平与现在各大银行公开的存款年利率相比,显然是非常诱人。
“建议您这边觉得产品还不错的话尽快下手,我们这款产品的万能账户利率优势明显,参保热度很高,3月底前估计就要停售了。”该产品销售人员如是劝说,并给许女士发送了一张该公司中介营销事业部的一张工作通知书。
“我和家人最近确实在研究一些新的理财方式,年金类的保险是比较适合我们家庭的,我们也在综合比较考虑不同公司的产品,这种‘即将停售’的说法会影响我们的决定。”许女士向记者反映,“年金类保险产品投保金额都不是一笔小钱,如果草率决定,对我们的影响也许是比较长远的。”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炒停,可谓是保险销售的一大“传统”,时常有保险营销人员以产品下架、产品价格调整、产品额度不足等理由宣传停售。“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在停售之前告知消费者,本身是有利于消费者,但有些产品本身性价比并不高,甚至还有保险公司在声称产品下架之后仍继续销售。这就有可能误导消费者选择低性价比或者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该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针对此起彼伏的炒停行为,2022年7月,银保监会就《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提出,禁止炒作停售及价格变动,保险公司计划停售某一保险产品或者调整某一保险产品价格的,应当自做出决定后10日内,在官方网站和营业场所公告,并要求保险销售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保险销售宣传信息。在保险公司未公告前,保险销售人员不得在保险销售中向他人宣称某一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者调整价格。
去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其中提到,保险公司决定停止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当自作出停售的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披露停售产品名称、停止销售的时间、停止销售的原因,以及后续服务措施等相关信息。
业内人士提醒,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保险产品正走进更多投资者的视野,但针对五花八门的产品,投资者还是需要注意甄别,理智分析,审慎考虑是否与自身预期相符。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史旻 编辑 肖勇
一审诸新民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徐叶 终审 葛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