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非遗表演、品鉴非遗美食、体验非遗制作……3月25日,“文艺赋美·非遗潮集——宁波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非遗进南塘老街”活动火爆开市。
数十项好吃好玩的宁波非遗项目现场展示技艺、展销产品,十余个非遗精品节目展演大秀绝活,让人气闹猛的南塘老街更加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资料图】
非遗市集吸引众多市民围观
非遗潮集火爆,假日街区人气足
下午两点左右,非遗潮集的摊位刚一摆出,过往的游客和市民就纷纷聚拢过来。金银彩绣、面塑、剪纸、传统插花、篐桶、钉碗技艺、灰雕、麻糍制作技艺、王升大传统粮油加工技艺等十多个非遗展位引发众人围观。
“现在钉碗这门技艺还是很受年轻人欢迎的。”宁波市钉碗技艺非遗传承人应培明从事钉碗绝活已经几十年,“现在来补瓷器的人不少,有老年人也有很多年轻人。”应培明透露,现在补茶具的最多,破损的瓷器经修复后,其使用功能基本完好如初,他补过的精品瓷器也有很多,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都有,“三国、北宋时期的瓷器我都修过,有人使用、有人喜欢,这门技艺才会越来越有活力。”
灰雕是一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浙东民间手工艺,主要以经过处理的石灰雕贴出多层次的图案,常见于屋顶、墙面的装饰,现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老手艺,正在宁波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非遗灰雕展位前,几名小朋友正在给自己的作品完成最后的上色工序。 灰雕非遗传承人王宏业告诉记者,以往灰雕用于老房子、古建筑,现在灰雕的材料不断更新,瓷面、布面甚至家具都会用到这些新材料。王宏业每年会带几十个学生学习灰雕技艺,“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的技法,都能在现实中得以传承。”
清明将至,应景的风筝制作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市民张女士说:“这种小时候放过的纸风筝现在很难一见了,一定要给孩子买一个放一放,感受下手工风筝才有的味道。”
非遗市集上的风筝
不少市民和游客大包小包地买了白茶、赵大有糕点、王升大粮油。一名市民表示:“能一次性买到各种新鲜出炉的宁波非遗正宗货,也只有在南塘老街了。”
非遗精品展演,让人大呼过瘾
下午3时,主舞台上的非遗精品展演拉开帷幕。无论是憨态可掬的提线木偶,欢乐热闹的跑马灯、澥浦船鼓,还是惊险刺激的水火流星,都让人大呼过瘾。
精彩非遗展演
一位主动上阵体验平衡技艺的市民,在非遗传承人牛小龙的“调控”下,瞬间在独脚竖立的椅子上“悬浮”起来,“真是太梦幻了,眼睛一闭,感觉自己像置身太空。”
现场观众一边兴奋地拍手,一边激动地表示,以前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一睹风采的非遗表演、民间绝活,居然在周末的南塘老街偶遇, “真是很大的惊喜!”
据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正在统筹布局宁波非遗展示展演的“一街一园一馆多点”建设(“一街”系在南塘老街设立非遗展示中心,“一园”系在象山县筹建宁波(象山)非遗产业园,“一馆”为宁波市非遗馆的建设,“多点”为非遗小镇、非遗工坊、非遗基地等建设),创新非遗活化利用的模式,丰富“非遗+旅游”深度融合的形式,在打响、擦亮宁波非遗“金名片”的同时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
据介绍,宁波自去年启动文艺赋美工程以来,组织全市各艺术院校、文化馆(站)的文艺志愿者,创设了遍布全市的多点、高频、流动文艺微景观,引发了人气爆棚的文艺聚集效应。此次通过非遗精品展演和非遗市集的展演展示,与南塘老街的古韵味、烟火气、潮流派实现了完美对接。
另据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透露,自本周起,南塘老街古戏台将在每周末推出国遗四明南词专场演出,以非遗共赋南塘文艺之美。
据记者了解,“文艺赋美·非遗潮集——宁波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非遗进南塘老街”活动将持续至3月26日。
本次活动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宁波市海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遵循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通过集结文艺赋美、阿拉非遗汇等优质文化品牌项目,为商圈、街区、景区等注入艺术活力、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进一步繁荣宁波文旅市场,助力全域经济腾飞。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施代伟通讯员陈敏健 编辑 任晓云
一审郑昕玮 二审 庞锦燕 三审 徐杰 终审 王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