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动态:全市首个村级非遗馆开馆! 甬派直播“守艺人”的绝活

2023-06-09 16:59:37
来源:宁波都市传媒网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在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与民俗早已享誉海内外,非遗文化历久弥新。


(资料图片)

6月9日,宁波市首个村级非遗馆在咸六村开馆,一个小小渔村竟然诞生了9个非遗项目,其中不乏宁波走书这样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当天,甬派主播带大家沉浸式“云逛馆”,近距离感受咸祥的非遗文化。

雕刻精细的彩船、精巧别致的盘扣、栩栩如生的灰雕作品、妙趣横生的荡蟹技艺……一场直播吸引了30余万网友“围观”,非遗“守艺人”的绝活,把大家惊艳了。

一个渔村诞生了9个非遗项目

宁波市首个村级非遗馆位于咸六村,这是一家集非遗陈列展示、非遗工艺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特色非遗馆,建设总面积520平方米。

一个乡村,竟然走出了9个非遗项目,这让很多网友惊叹。非遗馆内涵盖宁波走书、彩船制作技艺、灰雕、农(渔)船制作技艺、荡红钳蟹技艺、咸祥传统民间音乐等16项非遗项目以及各种民俗文化内容,其中宁波走书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八月半渔棉会、彩船制作技艺、灰雕和唱新闻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咸祥镇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现代社会与大众生活,持续完善非遗名录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持续推进海洋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走进非遗馆,一艘雕刻精细的大型彩船印入眼帘。用木头做成船体、亭台楼阁,再雕刻龙、凤、戏剧人物等,综合了木工、雕刻、油漆、彩绘等工艺,这就是咸祥八月半渔棉会上的彩船。

说起咸祥八月半渔棉会,宁波人都不会陌生。据民国朱骧的《四明朱氏内外编》记载,至今有近400年历史。咸祥人以海为业,捕鱼为生,把船视为吉祥物。每逢八月半,届时庙脚下八堡都要制作纱船、抬阁(咸祥人统称为彩船)前去祝福。清·李邺嗣的《鄮东竹枝词》:“八月迎神社鼓哗,神與突入野人家。自招宿愿争罗拜,明日祭盘不敢赊”,就是对咸祥庙八月半庙会盛况的真实记录。

2007年咸祥镇彩船制作技艺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制作的抬阁船《蝶恋梁祝》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咸六村拥有一支制作彩船的能人队伍,彩船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朱军良就是该村村民。

让非遗文化可看可触可感

咸祥孕育出了独特的海洋文化,人们世代以捕鱼为生,旧时的木质渔船基本以纯手工打造。非遗馆内摆放着一艘艘小型渔船摆件,都是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之作。船身不大,但“五脏俱全”。“别看船模小,建造步骤不比真船少,比如最常见的‘绿眉毛’,上百个零部件一个不缺。”咸祥镇文化站站长吴霞透露,这些渔船摆件都是等比例缩小制作而成,放大了直接能下海。“做这样一艘渔船,需要画模型图纸,经过选料、铺设龙筋、安装斗筋、梁头、骨架等繁琐的工序,再修整、打磨、彩绘,往往要耗时几个月之久。”

灰雕是浙东民间手工艺之一,有着悠久历史。比如天童禅寺、阿育王寺、镇海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等地,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灰雕装饰。灰雕作品中用到的造型大多寄托民俗寓意,比如花鸟象征吉祥,松鹤象征长寿,龙虎狮、麒麟象征辟邪镇宅等。

甬派主播近距离体验非遗魅力,最有趣的就是体验荡红钳蟹了。众所周知,红钳蟹是蟹类里的短跑冠军,俗称“脚仙”,意为腿脚利索,反应极快。只要人影一晃,它们就会快速躲进洞穴。老渔民们要抓它们,就用鱼竿连上一种特制钩子,一甩一勾,眨眼间红钳蟹就到手中,这就是“荡蟹”。荡蟹要看气候和潮汐,每年六七月的梅雨季,就是荡蟹人的丰收季。“现在,红钳蟹越来越少,会这项技艺的人也没剩几个了!”61岁的朱英健是鄞州区级非遗传承人,他从8岁开始就在滩涂上荡蟹,最高纪录是3小时45斤。在他的指导下,主播现场体验,荡蟹成功!

李玲君是盘扣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她是土生土长的咸祥人。她制作的盘扣样式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花式丰富,造型别致。她在传统盘扣技艺上不断精益求精,结合咸祥当地特色,融入大提琴、蟹、虾等元素,将盘扣变成工艺品,输出咸祥文化。非遗集市上,各种海鲜造型的盘扣栩栩如生,网友们隔着屏幕直呼“666”。

如何创新非遗文化传承?这些年,咸祥做了很多创新。他们依托非遗项目基地进行民俗展示,推动非遗活动进校园,不断挖掘完善非遗项目,建立创新机制,落实奖励补助政策。目前,咸六村彩船制作技艺、农(渔)船制作技艺、灰雕、荡红钳蟹技艺等多个领域都涌现了各类民间人才,推动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记者薛曹盛 王悦宁 摄影 刘波通讯员顾一伟一审徐佳菁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