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养老产业如何从“有”到“优” 国企加速“破题”凸显新动能

2020-07-20 14:08:43
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做好养老产业、实现其永续性发展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大量国企纷纷入局养老产业,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同时,探索市场化运营之路。业内人士认为,国资国企拥有资金优势、品牌优势、产业协同优势,能够有针对性地破解养老产业周期长、回报慢、利润低和产业链长的特点,有助于实现我国养老产业从“有”走向“优”。

护好底色:筑牢“托底”“保基本”的定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一直持续到2050年前后。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同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的形势尤其严峻。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区户籍老年人口已达91.48万,占总户籍人口的32%。

如何破解这一重要的民生难题,真正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国资国企迈出了第一步。

浦东新区区属国企浦发集团总经理陆基介绍,自2018年4月注册成立旗下浦发养老公司之初,就将“保基本”作为第一任务,探索高质量落实浦东新区赋予的托底养老保障民生任务,目前收住的对象均为60周岁以上经“长护险”评估为4级至6级的老人,根据护理等级不同,收费价格在3900元-5100元/月。

走近位于塘桥街道徐家弄路浦发集团运营的塘桥养护院,充满活力的橙色系装修凸显出整个养老院的温馨舒适。午饭前,几位高龄老人围坐在一张方桌前学习折纸,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而这其中也包含今年77岁的半身不遂的秦爷爷。

“我们这里收住的都是长护险评定4级及以上的长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多,但考虑到为长者尽可能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们还是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以促进长者身心锻炼。”塘桥养护院院长姜尊说。

“老伴儿半身不遂好多年了,但周边一直没有价格合适的公办养老院,塘桥养护院开业真是解决了大麻烦。”今年78岁的邱阿姨是秦爷爷的爱人,此前一直为自己年纪大了不能照顾老伴儿而发愁,现在终于解决了一大心事。

由于住着多位退休的音乐教师,位于长宁区茅台路上的万宏颐养敬老院,常常飘出欢乐的歌声、悠扬的琴声。

“不了解的人,绝对想不到我们这儿是敬老院。”万宏集团党委书记祝华介绍,作为长宁区属国企万宏集团下属的养老院,颐养敬老院定价也相对“亲民”,平均价格为5000元。

价格“亲民”并不意味着服务品质的下降。祝华说,目前其集团入住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各方评价都特别好。”敬老院会定期举办折纸、画画、钢琴、唱歌比赛,充分调动老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意义。

打造特色:盘活存量资源 发挥协同优势

“国企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集团产业协同优势,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敬老院,探索养老产业丰富当下中国养老市场的多样性。”上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殷志刚说。

在浦发集团运营的周家渡养护院,有一块特别的捐赠墙,记录着各个企业团体、金融机构、个人等的爱心捐赠。

浦发养老公司总经理倪志慧介绍,这类项目的开展正得益于浦发集团旗下财务公司的助力。“目前已通过财务公司与多家银行对接,争取公益爱心援助,共同担起养老社会责任。”

陆基介绍,在实际建设运营过程中,浦发可谓是“举全集团之力”助力养老公司,以期最大程度发挥集团的产业协同优势。具体而言,集团旗下公益基金会与养老公司共同设立养老机构“民非”,实现公益与养老的结合;财务公司一方面可以对集团自持商业化养老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另一方面能够对老人开展金融知识宣传,降低诈骗风险;此外,集团旗下建管公司、浦东设计院、浦建集团、浦房物业等,又能为养老项目提供专业的适老化设计、建设和管理服务。

事实上,近年来兴起的国企养老项目,其“成长”背后都少不了所属集团的助力,公司本身也借助这一优势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比如,绿地集团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绿地康养产业集团,全面负责绿地“医康养”大健康核心产业平台建设,参与大健康领域的“医康养”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绿地康养总经理吴静介绍,绿地康养创立了“动康养”和“静颐养”两大产品主线,分别以康养酒店和绿地国际康养城为载体,旨在满足“医、养、游、娱、学”等多方面的需求。

此外,陆家嘴集团运营的“金色阳光颐养院”是目前上海市内环内首家参照五星级酒店建造的养老服务中心,院内桌球、高尔夫、日式浴场、图书馆、电影院等一应俱全;上海实业在崇明东滩建设了上实瑞慈花园项目,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可满足10000多名长者的居住需求;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农工商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长江总公司(崇明),在崇明岛开发了占地达2000亩的养老养生庄园项目。

增加彩色:市场化运营 能打的“牌”很多

养老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如何在承担“托底”社会责任的同时,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使其真正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国资国企在摸索过程中,已经做出一些积极的示范。

在浦发集团运营的周家渡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的概念初步落地。大厅内,各类养老器械和辅具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小型老博会”,每天吸引大量老人前来体验。

与此同时,在三楼智能照护样板间内,记者看到,可使用AI语音控制的窗帘、可前后左右翻转的智能床垫、方便老人坐浴的洗浴设备等。

“归根结底,养老是服务行业,落脚点还是一个‘人’字。”在浦发集团总经理陆基的蓝图中,要做好养老产业,能打的“牌”还有很多。据悉,目前浦发集团正在进一步挖掘存量资产,针对老龄化社会的不同需求,进行适老化方案研究,如打造青年人和老年人代际融合的长租公寓等。

“上海的老年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都有一定的需求,后期我们希望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项目。”陆基说。

除了在产品和服务多元化上下功夫,近年来,还有不少国企瞄准了养老人才队伍培训这一块“蛋糕”。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而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统计表明,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远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上海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已经逐渐催生了‘养老医疗照护员’这个新职业,我们预判未来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祝华说。

此外,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行的“嵌入式养老”也在解决一些居家养老群体现实困境的基础上,让企业看到了新的“商机”。所谓嵌入式养老,简单来说,就是由养老机构与社区合作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为周边居家养老的居民提供助餐、助浴、心理疏导、日托等一系列的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嵌入式养老有助于增加企业探索多元经营策略,增加盈利来源,增强企业对养老产业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 民生 国企 养老产业 老龄化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