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宣传屡屡出现在校园 校园宣传栏咋成了反智阵地?

2020-07-29 13:38:19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贞洁女子的后代更聪明”“女性穿着暴露的危害”“手淫者贫贱一生”“下流就是脑脊髓往下流”……你很难想象,这些奇葩说辞,来自河南巩义夹津口镇某中学操场一侧的“重塑青少年青春”主题宣传栏。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学校操场的宣传栏,令人诧异也让人反思。

更讽刺的是,就是这些显而易见的、违背基本常识的错误,在津口镇却一时找不到人来负责。学校表示该宣传栏的装设与学校无关,属于夹津口镇管辖;而夹津口镇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则表示,不知道涉事宣传栏由哪个部门负责,未明确是否会对上述宣传栏进行整改。

“不知道”“未明确”,这或许正反映了一些地方的治理生态,给人一种无力感。他们连宣传栏到底该归谁管都一时搞不清,又何谈让宣传栏上的内容体现出一定的智识水平呢?

此前,广西南宁市横县某高级中学防艾宣传栏中,也赫然写着“同性恋比常人短命八年”。对此,该学校回应称,宣传内容系该校老师自行在网上查阅相关防艾资料编写而成,已经撤下。由此也可见,这些奇葩的宣传内容,之所以能够登上“大雅之堂”,实在是一开始就得到了教育者或宣传者的认可。

再回到此次事件中,记者在该中学采访到的一位老师也表示,对于宣传栏中的内容,觉得总体可以,只是“个人感觉,有些地方尺度稍微大了一点”。比奇葩宣传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甚至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觉得这些内容有什么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也是类似奇葩宣传频繁出现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事例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些基层工作者科学素养的缺乏,还有思想认知的缺乏。若想改变现状,恐怕还是得充实基层的教育力量,提高教育水平,以科学的知识、健康的认知来武装孩子们的大脑,而不是只有一些危言耸听的感叹号和不明就里的疑问号。

需要认识到,真正有效的、健康的宣传应该是“晓其意,明其理”,而不是误导或恐吓。宣传内容,应更多地告诉宣传对象“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而不是一味地夸大一些行为的危害,得到一种恫吓的效果,从而取得“禁止”的治理结果。

小小宣传栏,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根本就不起眼,但这些错误背后,却是实实在在的大问题。因为它折射出了基层教育中,内容和方法的双重偏离可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一个两个具体的事件。因此,只有把反思进行到这一层,把改进工作落实到这一层,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类似的尴尬再次发生。(樊成)

关键词: 校园宣传 奇葩 宣传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