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让“恶语”伤了善行

2020-08-25 14:33:2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近日,在湖南常德火车站内,两名年轻女生跪地为一倒地男子进行心肺复苏与人工呼吸。不幸的是,该男子抢救无效离世。两名女生系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在网友们对两人齐声赞美的同时,也有一些刺耳的声音出现。家属特意发声,向两位女生致谢,认为她们已经做到最好。

不少报道用“恶评”来形容部分网友的态度,但如果“恶评”是指那条有6万多点赞的留言,或许存在一定误解。这条原话是“次日男子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两个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这剧情怎么样”的留言更像是反讽。而留言者编造这样的“剧情”,不是为了质疑女生有无行医资质,而是“借古讽今”,以此调侃救人者可能要承受的风险。这条网评之所以能获得6万多点赞,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把这句话理解为“别具深意”。

见义勇为的确可能存在风险。2017年,沈阳一位老太太去药店买药时突发疾病心脏骤停,被药店的孙向波用心肺复苏术抢救,可老太太醒后,发现12根肋骨被压断、右肺挫伤,于是起诉孙向波索要赔偿。最后法院审理认为,孙向波救助行为不违反诊疗规范,无需担责。有此前车之鉴,个别网友以“最大的恶意”推演事情的走向也就不奇怪了。

正因为社会上存在着个别“农夫与蛇”的案例,所以全国各地不仅在地方的《见义勇为保护条例》中增加保障机制,还在《民法典》中写入相关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就是希望通过法律,能扭转见义勇为反被讹,或责任认定扯皮,导致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的现象。

法律的护卫,让行善者免除后顾之忧。但法律是底线,善举还应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尊重和鼓励。当女孩们因救人没有赶上原计划车次时,火车站工作人员主动为她们安排车次,保证两人按时参加了学校考试;同时,逝者家属向两名女生深深鞠躬致谢:“虽然人走了,但必须要感恩”;最后,两人所在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也表示,两名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誓言,拟于新生开学典礼授予其校长特别奖。相比那句不恰当的评论,车站、家属和学校的行为是对善举的安慰和鼓励,也为此类救人事件作出正面示范,保护施救者不被恶意打败。

那位以“预言”的方式发表评论的网友算是这条新闻跟贴中的异类,他或许只想提醒公众事情存在另一种可能性。他的价值观与点赞的网友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只是表达略显刻薄。但这样的话语对救人者还是逝者家属,都显得过于轻佻。留言者没有意识到,救人的女孩需要理解和鼓励,而家属也正因失去亲人之痛而需要安慰。有时,网友发表评论只是在疏解自己的情绪,却忘记了文字如刀伤人伤己。网络发言具有匿名性和距离感,因此需要发言者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具备共情意识和能力。既然是为了鼓励善行,就请别轻易用“恶语”的方式。(马青)

关键词: 恶语 善行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