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出现一段呼伦贝尔草原遭越野车碾压的视频,当地林草局介入调查。
当事人孙某承认非法碾压草原的行为,经现场勘验及测量,非法碾压破坏草原面积2.93亩!当地林草局对当事人处以罚款并要求种植牧草,恢复草原植被。(《人民日报》9月5日)。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开上越野车,享受速度与激情,确实让人忘乎所以。但是,此举却碾压了无数小草的生命,破坏了生态植被。显然是一种涉嫌违法的错误行为,因而被举报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被罚款和要求种回去理所当然。
保护环境,爱护生态,人人有责,个个有份,无论何时何地,大家都应坚持做到。再说保护环境也是在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可是,本人主人公孙某却为了放飞自我,置草原植被于不顾,开车碾轧草原,造成了近三亩植被被破坏。大家知道,草原植被不但美化环境,而且还具有防止水土流失,预防土地沙漠化等功效。因而,人们倍加珍惜。可是,孙某为了逞一时之快,开车疯狂碾压大草原。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亦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选择到高原和大草原旅游和自驾游的人群也逐年增加。这本是好事。但是,正像有人所说的那样,人们在外出旅游时最容易展现性情,放飞自我。类似孙某这样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其中典型之一就是发生在2017年,7人开着越野车疯狂追赶藏羚羊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后7名涉事者分别被处以行政罚款15000元,他们表示坚决服从处罚,对处罚决定无异议,并主动递交了悔改书。笔者曾就此写了一篇“驱车追赶藏羚羊不能以罚代法”文章被多家媒体采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涉事者予以行政处罚理所应当,但是,似乎处罚太轻,并有以罚代法之嫌。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开车追赶藏羚羊,还是碾压草原,都属违法性为,还应付出违法的代价。否则,仅处于罚款,成本太低,难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即使构不成刑事犯罪,处以行政拘留还是应该的。
不过这起破坏草原植被案件没有简单罚款了事,还要求当事人对损坏的植被种回去,肯定比单一罚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只有处得让其心痛,罚得让其胆颤,从而形成高压红线,才能起到震慑和教育当事人和警示他人的好成效。
从过去的一些违法乱纪者查处来看,其中有些人根本不怕罚款、不怕处罚,就怕把个人信息公开或抄告单位和处罚结果公开。事实证明,公开涉事者的个人信息,抄告其单位可能会比罚款效果好。同时还能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以儆效尤作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类似查处无关罚款多与少,想方设法让查处效果最大化才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