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第二中学高二学生李依庭,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上,获得“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称号。出席此次大会的还有近14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以及从全国遴选的55位科学少年。
生活中,大闸蟹美食是许多人的最爱。但是,一位17岁少女却因研究大闸蟹成功站上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的领奖台,并在大会上分享她的《中华绒螯蟹精巢连接蛋白innexin的基因克隆与分析》论文,研究无脊椎动物精子发生的安全性精子如何能正常成熟。这也是生命科学史上对中华绒螯蟹innexin蛋白的首次研究,被认为有很高价值并不多见。因而李依庭获此殊荣是实至名归,令人欣喜和点赞。更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科学无止境,青睐有心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每一项科学研究成果都凝聚着科研人员无尽的心血和汗水。李依庭的实践再次证实了科学无止境,青睐有心人。本来,作为青春少女,爱吃大闸蟹的不在少数,但致力与大闸蟹研究并获得优秀成果可谓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人们吃大闸蟹,最喜欢的就是吃蟹膏。而令人意犹未尽的大闸蟹蟹膏都不太多。这就引起了李依庭研究的兴趣,如何选育产膏量多的大闸蟹,让人们吃起来口感会更好。令她没想到是她的研究是生命科学史上,对中华绒螯蟹innexin蛋白的首次研究。研究成果获得重视自在情理之中。
启示之二,学生也可以搞科学研究。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文化知识。如果兴趣太广泛就可能被人说是本末倒置,甚至说是不务正业。李依庭的成功实践证明,并非如此。只要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科学分配时间,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据为证,她不但在科研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第十四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中李依庭脱颖而出,获得“少年文学之星”称号。全省高中组只有三人。可见她的文化成绩也十分优异。
启示之三,科学研究更需要后浪推前浪。如果现在说李依庭将来会成为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人可能会说言之过早。但是,必须看到的是,许多科学家自小就显露出成为优秀科学人员的潜质。而且少年时代的兴趣爱好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和从事的职业至关重要。只因为有了这么多像李依庭一样爱好的科学研究的少年,并获得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才能让国家和全社会拥有强大的科学后备军,这也是科学领域不竭的动力源泉。
笔者在此呼吁,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为他们打造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促进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建设繁荣昌盛的大中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祖国的明天才会更美好,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亦会大提高。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