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络平台上有多家公司举办“禁闭挑战”,挑战者须在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无任何时间提示、与外界零接触的房间内独自生活30天。如果挑战成功,就能获得5万到10万不等的奖金。对于此类极限挑战,心理专家认为,禁闭30天挑战属于反常态的一种挑战类型,普通人尝试连续挑战30天不具备现实可能性,甚至会对挑战者的身心健康或日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禁闭挑战”属于舶来品,其模式将人关在封闭空间,只提供基本生活物品,不能与外界接触,没有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乃是对人体极限的挑战,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挑战最大。由于人是群居性动物,对社交有着强烈的需求,一个人很难长期脱离社会,如果意志力不强,精神调整能力不足的话,有可能诱发精神崩溃、失常。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很多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有想逃避、减轻压力的现实需求,还有人厌倦了电子产品、社交网络,想过下清净日子,也有人是为了杜绝外界干扰,专心研究、准备考试等等。这些现实需求的存在,乃是“禁闭挑战”得以发展的市场基础。而且,“禁闭挑战”并非一无是处,其做为一项人体极限实验,在医学、航天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比如宇航员进行太空飞行时,面对长期的孤独压力,如何帮助宇航员更好地适应幽闭环境,亦是需要通过科研来解决。
“禁闭挑战”的难度非常大,社会关注度很高,所引发的社会争议也很大。从海内外类似挑战情况来看,成功者凤毛麟角,很多人冲着高额奖金而去,也有是为了挑战自我、躲避俗世干扰、减轻压力等,但绝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没能坚持几天,就纷纷退出了。
可见,如果将“禁闭挑战”做为市场项目发展,经营者可以获得巨大流量,非常适合公司炒作、引流,经营得当的话,还能实现盈利。该报道里的公司,即采取了“挑战成功奖励”与“挑战失败惩罚”并举的模式,一个流程下来,盈利的概率非常大。“禁闭挑战”与密室逃脱、真人推理等类型相似,均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其也潜藏风险,应做好万全的安全保障措施。
“禁闭挑战”最大的风险,就是挑战者的精神抗压能力,很多人在幽闭环境下,无法长期独自生活,容易产生精神崩溃、失常,诱发自残、暴力等行为,甚至患上“幽闭恐惧症”,给未来的工作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活动的组织者要对挑战者进行精神测试,并采取全时段监测,观察挑战者的精神状况,准备好心理医生支援,如果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及时对挑战者进行干预,叫停活动,以防出现极端事件,保护挑战者和他人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