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8年之后,延迟退休这一次真的要来了。近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近几年来延迟退休一直是热点话题,社会各界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支持者认为: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7岁,60岁并不算老,尤其是女性,50多岁的年龄正是“当打之年”,延迟退休有利于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据资料显示:教育水平高、职级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更为积极。反对者却认为:在退休前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交纳了社会保险,凭什么还让我多干5年,尤其那些在比较艰苦岗位工作的同志更是反对;另外,延长退休年龄还会导致本来就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正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所说:“当时延迟退休方案之所以没有推出,主要原因是各方阻力太大。尤其是老百姓不太理解延迟退休,还有一些抵触心理。”
正是延迟退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所以世界各国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都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笔者认为:在普遍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得到完全赞同的情况下,不妨给延迟退休一个缓冲期,即在正式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前,在政策范围内实行弹性的延迟退休制度,不搞“一刀切”,也许这种操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让那些身体健康、学历高、经验丰富的60多岁人继续发挥余热。
二是可以减轻国家负担。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及老龄化社会到来,这将会增加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如果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养老金的积累,另一方面有利于减缓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三是缓冲期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可以让那些不愿意延长退休的同志到规定年龄时能正常退休,保证其个人利益不受影响。况且,老同志有老同志的经验,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魄力,老中青结合,工作才会配合得更好。
可能也有人认为:缓冲期实行弹性退休有失政策的严肃性,容易让人钻“空子”,且不利于促进年轻人就业。但笔者不这么认为,一是弹性退休得到社会各界大多数人的认可;二是现在没有延长退休,但退休返聘仍然大量存在;三是体现缓冲期政策的人性化。所以与其让退休人员边工作边拿退休金,退休金演变成了一种工作以外的额外福利,不如根据双方意愿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减轻国家负担。更何况老同志与年轻同志相比,各有优劣。即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就业渠道,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就业方式。如保险、外企、销售、计算机编程等行业青睐于年轻人。而在一些强调经验、技术等岗位(如医生)则青睐于年长的老同志。
总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也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期待正式实施的退休政策更加科学合理,让更多的人享受政策红利,减少新退休政策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