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进校避雨遭保安拒绝”规则可以更柔软更人性化

2020-11-24 10:40:14
来源:东方网

近日,四川南充某学校门口,一名家长带着孩子进校园求避雨,遭到保安严词拒绝,随后发生口角冲突,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涉事学校回应称,当天的情况是一名家长送幼儿入园时发生的,学校及时与幼儿监护人和委托代送人进行了沟通交流并致歉,得到当事人的谅解。目前,渉事保安已被辞。(11月23日《成都商报》)

下雨天谁都想找到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受人之托帮他人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渴望早点进入校园避雨,合情合理。然而,这种正当的利益诉求遭遇了保安的拒绝,双方发生了纠纷与冲突。在保安看来,还没有到学校规定接送孩子的时间,按规矩办事给了他们理直气壮的底气;他们认为是对方早到了,是对方蛮不讲理。双方有不同的思考逻辑和价值追求,导致“一摩擦,就起火”。

校门不仅是一道秩序之门,也是一道安全之门,是一所学校一道必不可少的风险防范的屏障。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陌生人社会,在人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保安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说到底也是在守卫孩子们的安全。虽然遵循规则没有错,却不能过于教条,而是应该实现制度刚性与人文关怀的平衡。面对孩子的哭泣、家长的请求以及“雨一直下”的特殊情境,保安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的“不管你们怎样,反正我们就这样”,很容易引发批评质疑。

同样的规则,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更加柔软一些、更加人性化一些,或许就会消弭矛盾、化解分歧。不论是“有话好好说”,将学校关于接送孩子的规定耐心、细致地讲解给受人之托护送孩子的家长,还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给雨中的孩子和家长提供雨具,抑或是果断联系学校相关负责人申请“特事特办”,勇敢地事急从权,当规则与特殊情形相遇,保安并非没有办法去破解“两难”困境,而是采取了最简单、最生硬、最冰冷的做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应该是一个温暖的、柔情的精神港湾。对于稚嫩的孩子而言,淋雨不仅会带来身体的伤害,也会带来精神的痛苦。几位保安缺乏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意愿和动力,麻木、冷漠地对待他人。这样不近人情、缺乏温度的行为发生在学校,显然让许多人难以接受。

学校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也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场所。宿管阿姨、食堂师傅、保安虽然没有教师身份,但也有育人功能;他们的言行举止,同样会浸润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进校避雨遭保安拒绝”不仅缺失了朴素人性的友善,也让规则失去了温度。

从古至今,为他人提供临时避雨的便利,都是一种善行。保安的角色扮演,显然与教书育人场所的形象不匹配。驱赶避雨的孩子和家长,损伤了一所学校应有的体面。

关键词: 孩子 进校避雨 保安 拒绝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