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借款广告引起网友热议,在这段广告中,一位农民工打扮的男子在母亲身体不适时需要支付高昂费用为母亲升舱,正当他囊中羞涩之时,一位大老板模样的人一边大喊“我来付!”,一边为农民工申请了十几万网贷,看到这则广告的网友无不哗然。无独有偶,就在几个月前,某条、某呗刚刚因为争议性广告陷入舆论风波。
在商业活动高度繁荣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都日趋激烈,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力的营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各大品牌为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广告创意可谓是持续升级,内容低俗、物化女性、误导消费者的各类广告也层出不穷。这类广告尽管短时间内达到了聚焦公众目光的目的,但其输出的价值观却让人无法苟同:为一位文化水平不高且缺少互联网经验的农民兄弟开通网贷,还告知其“随取随用”,是不是存在诈骗嫌疑?
广告不仅仅是营销手段,同时也具有传播功能,仅仅几十秒的短视频,抑或只是一张图片,在网络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足以在短时间内影响到大批受众。争议性广告可能短时间内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但长期来看对品牌形象造成的影响却不可小觑,一个企业长期积累的声誉也许会因此毁于一旦。
对付“低级营销”,行业监管部门要对广告内容严格把关,严惩触及道德和法律底线的行为。企业也应明白:眼球效应并非广告追求的最终目的,企业形象需要用心塑造和维护。只有树立并输出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取得更加亮眼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