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仍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泛滥的“重灾区” “禁塑令”不能落下“盲区”

2021-02-19 11:06:20
来源:东方网

新一轮“限塑令”已经实施了一个多月,成效究竟如何?记者期在全国多地调查发现,严令之下,虽然具备一定规模的商超、酒店、餐饮企业、服务台“减塑”执行情况较好。不过,遍布社区和街巷的零散商户普遍“不动如山”,农贸市场仍然是传统一次塑料制品泛滥的“重灾区”,甚至有普通塑料制品“鱼目混珠”冒充可降解产品扰乱市场。(2月18日《经济参考报》)

眼下,各地纷纷出台“禁塑令”,明确商场、超市、店铺、农贸市场等地禁用不可降解一次塑料袋。同时,也提供了带有明确可降解标志的塑料袋或其他材质的包装袋。一些商场、超市也纷纷积极响应,带头落实“最严禁塑令”。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除了一些大型的商场、超市已开始严格执行“禁塑令”之外,最需要禁塑的农贸市场却依旧是“我行我塑”,俨然成了一个“禁塑盲区”

众所周知,早在2008年,我国就提出了“限塑令”。如今,我国又把“限塑令”上升到了“禁塑令”这个更高层面,这说明治理“白色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为此,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禁令”,有的甚至被冠以“最严禁塑令”,就因为它有严厉的处罚机制。

但笔者以为,“最严禁塑令”不能遗漏了“禁塑盲区”。一方面,宣传应到位。在出台“最严禁塑令”之前,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微信、QQ等网络台,加强“禁塑”的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居民都认清“禁塑”的重要,并知晓“禁塑”的范围,自觉做到“禁塑”。另一方面,执行应到位。相关部门应切实把“禁塑令”执行到位,切忌“抓大不抓小”,对那些大型商场、超市可谓是“有令必行,执法必严”,而对那些小店铺、小吃点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是“抓易不抓难”,对“禁塑老大难”的农贸市场却采取“放纵”的态度,从而致使“最严禁塑令”在某些地方却“一点也不严”。

同时,要实现全面“禁塑”,还需有“关键抓手”。首先,需有“源头治理”理念。实行全面“禁塑”,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得从“源头上”入手。要严禁各地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要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纵容、姑息迁就。其次,需纳入“信用体系”。可考虑把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个人等相关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其三,需跟进“可替代品”。对于用惯了塑料袋的广大市民而言,如果一下子“一刀切”地全面“禁塑”,肯定会“很不惯”。这就需要尽快研发“可替代品”,鼓励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让广大市民不受“禁塑”的框定而影响日常生活。

当然,实现全面“禁塑”,还需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购物惯,自觉做到不使用塑料袋,比如:采取提篮买菜、使用布袋购物等绿色、低碳的购物方式。

全面落实“最严禁塑令”虽然是一件“难事”,但笔者相信,只要宣传到位、执行到位,并抓住“禁止生产”“纳入信用体系”和“研发替代品”这三大“关键抓手”,再辅以市民绿色、低碳的购物惯和方式,“最严禁塑令”就一定能被商家和市民广泛接受,一些诸如农贸市场、小店铺等“禁塑盲区”也自然会得到有效治理。

关键词: 禁塑令 盲区 农贸市场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