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攀枝花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在“春雷行动2021”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执法行动中,西区从严重点监管,从严案源挖掘,从严违法查处,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市场经营秩序。(2月26日《四川日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些年来,尽管我国餐桌上内容不断丰富,食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国家行政执法要求、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比如掉色的大蒜叶和香葱、“染色馒头”、“塑化剂饮料”、“地沟油”、蔬菜农药超标、“金黄色葡萄球菌水饺”、…… 这些问题食品的曝光,更是昭示着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同时,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让百姓战战兢兢,难怪每年地方乃至全国“两会”上有关食品安全的提案屡见不鲜。正如代表委员们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过上美好的生活,首先要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舒心。
如何把百姓的食品安全期待变为现实,把“零容忍”变为“零事故”?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除食品安全部门加强监管外,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敢于较真,敢于对不安全食品说“不”。因为在这场食品安全战役中,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同时,保证食品安全,并不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让我们借助“春雷行动”,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进一步强化“较真”的维权意识、并守住心中的底线,让“三无”、劣质、“山寨”等食品类无生存空间;只要政府、企业和民众齐抓共管,才能减少食品不安全因素,就能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定会让食品安全走过阴霾、走向光明。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放心享受舌尖上的美食。
常言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多措并举地织密安全防护网。但首要的,不能仅仅依靠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消费者擦亮眼睛,真拿食品安全当回事,本着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真正把该做的赶紧做起来,让不安全食品无处藏身。因为饮食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就是一件大事,就应该多较真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我们才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