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呀嘿”的特效视频走红网络 律师:警惕自身权利和面部特征泄露风险

2021-03-01 12:29:28
来源:东方网

近日,一款“蚂蚁呀嘿”的特效视频在网上走红。2月27日,记者搜索看到,在网络平台上已经有网友表示可以代为制作,最低单人照片收取10元的制作费用。律师表示,如果将制作好的视频用于非法宣传、营销等,或构成侵权问题。律师提醒,消费者委托他人制作视频,应考虑到自身权利和面部特征泄露风险。(2月28日《北京青年报》)

据悉,这款在网上走红的“蚂蚁呀嘿”特效视频,是将自己或者是与他人的合影照片制作成视频,配合背景音乐摇头晃脑。在短视频平台上,也流传着各种做法的教程。比如,在某换脸软件里,导入一张照片,选择相关的特效后,软件可以生成一个带配乐的动态的小视频。在网络平台上,还有商家表示可以提供代为制作特效视频的服务。

在看到“蚂蚁呀嘿”特效视频走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安全风险。以上述提到的代为制作为例,据律师表示,如果将制作好的视频除定向交付外,未尽到妥善保管或者删除义务,或者将视频用于委托之外的其他事项,例如非法宣传、营销或者用于其他领域的,可能侵犯到委托方隐私权、肖像权等。

除去上述,个人在参与“蚂蚁呀嘿”特效视频时,其风险也一定程度存在。比如,如果把自己清晰的正面照片上传,一旦“丢脸”后果不堪设想。比如,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遭到泄露,进而使自己的钱财受损,乃至“丢清白”,更有可能“被贷款”。要知道,一些黑科技犯罪手段令人难以防范,于网民而言就有必要多注意。

针对“蚂蚁呀嘿”特效视频存在的风险,关键是网民个人增强法律意识及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别去肆意用别人的照片去做特效视频,以防给他人带来权益侵害;另一方面应防范自己的照片制作出的特效视频被滥用,甚至埋下多重风险,而且利用他人照片从事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承担刑事责任,还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对此当谨记。

对于网络平台商家来讲,即便代为制作并不违法,也可以说“赶上了这个风口”,能够借机赚一笔,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也须防范由此导致的法律风险。比如,保护好消费者的数据和隐私,谨防滥用给当事人带来权益侵害;还如,也有必要做好使用警示,引导消费者在法律边界内使用蚂蚁呀嘿”特效视频,并增强使用的安全性。

对“蚂蚁呀黑”特效视频制作软件也应加强规制。据悉,这种“变脸”软件采用AI换脸技术,如果想让它达到更高的精度或灵活度,开发者就需要大量范例数据对程序和模型,进行学习和训练,个人上传的数据都会被服务方直接用来进行数据训练。也就意味着,保护好用户数据,不仅需要软件制作方自觉,也有必要完善监管,确保技术运用不跑偏。

关键词: 特效视频 蚂蚁呀嘿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