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 会使画家丢了饭碗吗?

2021-03-03 11:44:38
来源:东方网

据3月2日中国新闻网文化频道报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发展,画家这个职业似乎也将被机器取代。据发表在美国《艺术实证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从抽象表现主义的杰作到现实世界的完美刻画,AI已可创造出与人类画作没有明显区别的艺术品。

佳士得拍卖行曾以43.25万美元的高价卖出了AI绘制的肖像。这幅AI画作是由巴黎的一个3人小组创建的,他们使用“对抗性生成网络(GAN)”将14世纪至15世纪之间绘制的1.5万张肖像存储到算法中。GAN通过使两种算法相互对立来工作,以尝试创建具有说服力的真实世界表达。

除此之外,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字节跳动AI实验室和Adobe公司研究人员联合创建的另一种名为PaintBot的算法,则对维米尔和梵高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学会了复制他们的作品。

PaintBot算法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掌握每位艺术家将笔刷放在画布上的方式,模仿笔触的颜色、密度和大小。一旦熟练掌握给定的方法,AI不仅可以复制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而且可以根据所选画家的独特风格创作出新作品。

据一些关于AI技术与人类艺术关系研究的结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已无法准确识别AI生成的艺术品,他们常常会将代表性艺术作品与人类联系起来,而认为抽象艺术作品并不试图反映现实,所以便将这种抽象艺术作品与机器联系起来。而事实上,最好的抽象艺术作品往往源于人类强烈的情感,最著名的要数巴勃罗·毕加索和马克·罗斯科的画作。

现在,AI画作虽已卖出数十万美元的高价,但创造力和创造过程仍是人类占据优势的最后一个前沿领域。不过,有研究人员认为,计算机学会画出随机且不可预测的使人类产生情感共鸣的艺术作品,应该不是太遥远的事。

我们知道,如今已进入AI(人工智能)时代,尤其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出现了AI技术创造的艺术品,包括AI诗歌、AI小说、AI绘画等。AI的功能、人工智能的创造技术,与人类的思想、情感、精神和创造力的博弈与挑战,成为文化艺术创造领域中新的课题……

AI技术大举进入艺术领域,引发人们尤其是艺术家的争议。有的抱着悲观的看法,认为艺术会被AI艺术取代而消亡,比如在绘画艺术领域中,出现了“画家这个职业将被机器取代”的艺术担忧;有的认为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结合互补、艺术与人工智能学科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有的则认为未来或可是人类艺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共同发展。人类的艺术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人工智能的创作也能够为人类艺术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所以,怎样利用或者说驾驭AI技术,已成为艺术家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了科技的元素。

无疑,今天,我们的文化艺术已经进入AI(人工智能)时代,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化艺术,自然会受到了它的制约和对抗。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带来了一种新的创造,以致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创作者达到文化艺术的高产能,但它也给人类创作艺术带来了冲击和挑战。AI(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文化艺术创作的美学原则是不同的。

AI参与艺术创作,其优势在于高产能,但它又是高度定制化的、技术化的。这也就决定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创作,无法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审美感性经验。在艺术创造领域,“创造力和创造过程仍是人类占据优势的最后一个前沿领域”,这说明,情感、精神、灵魂,这正是人工智能艺术所不具备的。

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人类的价值更多是体现在情感方面,或者说是人工智能还没有涉及的创新的领域。这是人的精神价值体现的地方。所以,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展,也很难取代人类的情感、精神和灵魂。人类的文化艺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是非常珍贵的。我们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也不太可能取代了人类的思想灵魂。人类的文化艺术远远不会停止或者消亡。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画家 饭碗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