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黄金”稀土不再卖“土”价 就要让科技不再“卡脖子”

2021-03-03 11:46:09
来源:东方网

3月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就工信部起草的《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回答媒体提问时指出:“我们现在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这是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得这种宝贵的资源浪费掉。”

稀土有着“现代工业黄金”的美誉,而之所以如此受重视,关键在于这个“稀”字。据统计,稀土中包含有十七种极为珍贵的金属元素,而且还都量产极少,且不可再生,因此有不少人也认为它的价值甚至已经超越“黄金”。它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等国家命脉的行业和各类顶尖材料和武器装备上。这样宝贵的资源,何以竟然卖出“土”价格?

根本原因在于科技研发落后。我国供应着全世界90%的稀土,生产着全球70%的稀土磁性材料,但专利大多在日本和美国企业手中,这意味着我们对外出口稀土相关产品还得向其他国家付专利费,甚至我们生产的许多稀土材料部件,都不知道人家用在了什么地方。因为没有取得稀土定价权,于是将资源卖成了“土价”。1元钱的稀土原料,我们粗加工最多卖10元、20元,甚至在稀土价格暴涨的时候,出现卖产品甚至不如直接卖资源的现象。而这些稀土到欧美日做成产品后,我们就要花1000元才能买回来。甚至人家做成芯片后,还反过来卡我们脖子。

《稀土管理条例》提出,国家实行稀土资源地和稀土产品战略储备。稀土产品战略储备实行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收储的稀土产品应当纳入稀土冶炼分离总量指标,未经批准不得动用。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美日等国一直在稀土价格低点疯狂囤积,据了解,日本30年前建立的稀土储备体系足够他们继续使用100年。如果我们还是无序开采、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低水平加工,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很可能几十年后我们就会被迫找美国和日本买,到时候需要付出的是成百上千的价格。

所以,肖亚庆指出,要紧扣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的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持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弹性,确保不“掉链子”。比如,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的制造工艺和装备、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这些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让稀土等基本资源要素与技术开发要素相结合,带动稀土价值释放。

这就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稀土资源绿色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在稀土加工上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以稀土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江西省为例,近年来江西省已在稀土领域布局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人才团队,支持了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

关键词: 稀土 现代工业黄金 卡脖子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