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众口难调” 仍需多方努力

2021-03-31 11:10:22
来源:东方网

作业老师“管”了,书包不用背回家了,父母不用请假逃班了……随着一些地方课后服务的落实,获得不少家长的点赞。但也出现了一些家长和老师的吐槽:服务时间不“解渴”、收费家长全“埋单”、服务质量“不称心”……专家指出,公众要给新政策一些时间和耐心,但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也要加快完善步伐。(据3月30日新华社)

毋庸置疑,课后服务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作业老师“管”,书包不用背回家,这就能有效纾解学生早放学无人管问题,而且也能保障学生安全,更可以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从家长的角度来讲,纾解了放学接娃难问题。还如,多地家长反映,自从有了课后服务,他们已将孩子的校外兴趣班“砍”掉一大半,只保留部分周末兴趣班。

不过,课后服务虽是得民心工程,但引来的吐槽也不少。以媒体报道的现象为例,很多家长在观望的同时,纷纷针对服务时间、费用和课程质量吐槽。同时,一些一线教师也表示,课后托管让工作时间延长至10个小时,工作压力大,自家孩子无人看管。上述这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毕竟,课后服务不规范难免沦为“虎头蛇尾”。

应该认识到,课后服务实现“众口可调”还需多方努力。笔者以为,以下几点不能忽视。一则,在推行上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有的学校通过《关于课后服务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家长沟通,看似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但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可能让学生和家长“被自愿”。针对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予重视,谨防课后服务跑偏变味。

二则,须谨防课后服务沦为第二课堂。应该认识到,课后服务的本质是为了纾解众多家长的“接娃难”问题。也就是说,不能让课后服务增加学业负担。有部分家长就表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孩子依旧难以实现“作业不出校门”。所以,相关部门须有监管之道,以防范学校各自为政,为学生课业加码,背离课后服务的初衷。

三则,应关注教师的实际难题。诚如前述,一线教师工作时间延长至10个小时,自家孩子无人看管,这均是现实难题。毕竟,多出来的这些工作时间,其待遇如何保障,也需要引起注意,况且,还须避免“违规加班”现象的出现。所以,学校统筹安排教师工作就很有必要,且应该充分发挥好教师的特长,从而让课后服务更受欢迎。

此外,在经费保障上也须科学安排。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但是,学校额外提供课后服务,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成本。所以,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财政补贴,而社会机构也不妨参与进来,或提供资金或提供设备,以更好地开足开好课后服务,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关键词: 课后服务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