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多些 “世界名画模仿秀”的灵动与创新 乡村艺术教育需要另辟蹊径

2021-04-26 11:32:12
来源:东方网

近日,湖北十堰丹江口市龙山镇耿家垭小学的孩子们,用毛巾、桌布、铲子、盘子等各种道具,模仿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戴红头巾的女孩》《吹泡泡的男孩》等世界名画作品,引发网络关注。

一所只有三十多名学生的乡村小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虽然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美育资源也相对匮乏,但老师们一直费尽心思、因地制宜地想办法。作为一种角色体验,“世界名画模仿秀”不仅让孩子们玩起来、嗨起来,也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艺术魅力、接受艺术熏陶。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许多乡村学校也有了电脑。然而,一些乡村学校的电脑没有物尽其用,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摆设。囿于条件的限制,孩子们难以有机会和世界名画来一次亲密接触;通过多媒体教学,孩子们同样可以感受世界名画的艺术之美、精神之美和人文之美。

“世界名画模仿秀”不仅需要孩子们对世界名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也需要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再度演绎。对于孩子们来说,世界名画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符号,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体察、认知、感悟和情感;通过模仿秀,乡村留守儿童和世界名画建立了一种关联。

用毛巾、桌布、铲子、盘子等日用品来做道具,生动、鲜活地阐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此举不仅降低了艺术教育的门槛,也增强了艺术教育的趣味性。当艺术教育真正“活”起来,才能点燃孩子们的热情与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思维活力与创新潜力,才能真正“火”起来。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被认同。为了让自己的模仿与世界名画更贴近,孩子们不仅会认真地寻找道具,也会装饰自己并寻求他人的帮助;看似简单的模仿,孩子们用心用力用情去做到最好。“世界名画模仿秀”是孩子们二次创作的过程,有助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助于孩子们健全人格和美好心灵的塑造。

引导孩子们发现美、理解美和追求美,让美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和价值内核,是美育的应有之义。在热播电视剧《小舍得》中,张老师上音乐赏析课,家长们陆续将孩子接走去校外上补习班。明明学校有音乐赏析课,有的家长却花上万元去培训班上素质拓展课,为何?教育的内卷化和家长的焦虑是一个因素,学校艺术教育缺乏活力也是重要原因。与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慢慢感受音乐”,还不如多些“世界名画模仿秀”的灵动与创新。

开展艺术教育,城市有城市的优势,乡村有乡村的特点;只要做到了因地制宜,艺术教育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进一步说,教育不仅需要物质层面上的“舍得”,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匠心独具。

关键词: 世界名画 模仿秀 艺术教育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