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一时的公共自行车“退役”以后留给我们的思考

2021-05-12 14:26:30
来源:东方网

近日,北京市几个城区以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公共自行车退出运行。此前,武汉、广州等地的公共自行车已相继退出运行。记者在北京看到,原来公共自行车存车点已经拆除。内蒙古呼和浩特商场、火车站等人流集中的地方,原来供公共自行车停靠使用的锁车桩已经全部空置,附近则摆满了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5月11日央视)

犹记得,公共自行车的鼎盛时期,各大城市陆续投入,全国一半以上的地级城市都拥有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共自行车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也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年,公共自行车便渐渐走了下坡路及至悄然“退役”,世事变化令人感叹。

公共自行车有着低碳环保、免费,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降低能耗、绿色环保、锻炼身体等鲜明优点,故建设初期受到市民的追捧,也促使各地政府纷纷大手笔投入,公共自行车成为一个城市为民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一张惠民利民的城市“名片”。

然而,运营没多久各地就陆续出现毁损严重,霸车、人情车层出不穷,管理混乱,站亭空置等诸多问题,导致公共自行车租赁“一车难求”。而权责利不清晰,管理不善,导致公共自行车在短短数年间从鼎盛迅速跌落到冰点,用户无车可租或无法还车,站点瘫痪荒废,民众颇有啧言。当公共自行车丧失了为民服务的便捷功能,被取代并不意外。

综合看来,公共自行车“退役”有多种因素:注册麻烦、停放受限、车少故障多,专人维护程度不足、卫生情况不佳……让使用者感觉不方便,不舒适,加上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公共自行车的地位及功能被市场化的共享单车逐步挤压,导致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

有人对公共自行车“退役”表示惋惜,对此笔者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公共自行车作为“民心工程”,就是要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实惠,为民谋利、为民解忧,而不能沦为耗力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当公共自行车并不能解决民众头疼的“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且市场已经有了共享单车等替代性方案,果断让其“退役”,既可以节省公共财政支出,又可以消除公共自行车无效管理、占用空间的弊端,审时度势,进退有度,对此民众应予以理解。

但是,民众的惋惜也给城市管理者提了个醒。公共自行车考验各地政府的为民服务的宗旨及公共管理水平。办好民众关注的“民生工程”不仅要有良好的初衷,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完善的制度设计与科学、高效的管理。坚持“建、管、用”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长效管理,着力改变过去那种“重建设、轻管理、重形象、轻民生”状况,厘清权责,强化监管,及时纠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民心工程”,让公共财政投入适得其所,让公共设施充分发挥预期作用和积极效应,着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公共自行车“退役”以后留给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风光一时 退役 思考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