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变“菜园”让城市更有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1-05-18 11:30:51
来源:东方网

近日,温榆河公园里多了一片“菜园”。别小看这片6000平方米的菜园,这是北京首次尝试在公园里“种菜”。“茼蒿也能开花啊?以前只知它是涮肉的‘必备菜’!”望着园子里一大片金黄色的茼蒿花,不少游客好奇地议论着。北京的第一产业格局始终是“大城市、小农业”,这一片金黄的“茼蒿花”,似乎正在把“农业”和“城市”这两个概念连接起来,让市民真切感受到身边“观光型菜园”的全新涵义。(5月17日《北京青年报》)

绿化是城市公园的基本功能。按照城市绿化管理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地、绿化设施,禁止在绿地内种植蔬菜或者其他农作物。据此,很多人可能会质疑,温榆河公园开辟专门区域,不植绿反而“种菜”,岂不是违规操作?还有人担心,生态公园绿地多、水源足,一旦开了“种菜”的头,会不会让更多公园变成“菜园”?

需要说明的是,温榆河公园是集生态涵养、生境修复、蓄滞洪功能为一体,兼顾文化、休闲、体育等多元功能的城市生态休闲公园。按照公园的发展规划,其划分为森林乐谷区、梯田湿地区、花溪锦田区、活力东湖区和探险森林区等五个区域。而这些区域的划分,符合《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关于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和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有关要求。这就是说,只要公园的规划获批,在某些区域内“种菜”,并非违规操作。

其次,公园“种菜”不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而是围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公园定位与景观要素来展开。据介绍,“城市菜园”要的就是个“景儿”,采用大苗种植、即种即成景的方式,由设计团队计划“换茬”,让游客一年四季“常赏常新”。比如,当下昼夜温差大,以茼蒿等耐凉型菜蔬品类为主;随着入夏气温升高,开始增种彩椒、番茄等果实型喜温菜蔬;待天气转凉后,再轮回耐凉型蔬菜,进一步增加大白菜、生菜、油菜等。

同时,为了保证景观效果,防止个别游客私挖乱采,公园在每垅菜田四周都用竹竿搭成篱笆墙,看上去有“篱落疏疏一径深”的诗意,也起到了物理隔离、保护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城市菜园”甚至称得上是高效的空调,能够减轻气候变化对建筑的风化侵蚀,调节局部气温,改善生态环境。正因如此,北京市农业系统期望通过“公园种菜”,将农业景象融入城市公园,让市民能在一年四季欣赏到田园风光,让城市更有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展“城市菜园”,是一项新课题。近年来,北京城区的农业景观逐渐增多,如海淀公园的稻田、蓝调庄园的市民农园、京城梨园的老北京菜园等,而且还在摸索适宜市区闲置空间推广的农业模式,如在社区、办公场所、学校开辟“一米菜园”等示范项目。当然,市民对此有赞有弹,毕竟从规划设计、种植品种选择到公园治理等,都需要系统考量。

关键词: 菜园 公园 城市 生机 活力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