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空间“适小”改造可以多听听“童声”

2021-05-18 11:37:07
来源:东方网

秋千、蹦床和被糖果色点亮的陀螺玩具,孩子们在社区里就能“撒欢儿”游戏;抹平台阶、开放绿地、增设儿童化标识,儿童车进入不再困难。北京的“适小”改造,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正在推进。记者探访北京多处社区公共空间发现,承载“童声笑语”的儿童友好社区已越来越多。(北京晚报5月17日)

提到儿童,我们通常只关心教育,而忽视了儿童的环境权利。时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友好主要体现在威胁儿童安全的危险要素过多,人车不分流、自行车道被挤占等因素让家长通常不放心儿童在户外独立活动,很多社区还缺乏儿童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导致儿童缺少足够的社交机会。现实告诉人们,更贴近儿童友好概念的城市更需要全民观念的转变。

现实中,不同年龄层的儿童选择存在很大差异,10岁以上的儿童更倾向自然空间,而10岁以下的儿童则更喜欢设施丰富的空间。不同年龄层的儿童需求有所不同。

“适小”改造不妨多听听“童声”,决策者们不要玩“一言堂”,不要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闭门造车”,要走出去,走到儿童中间去,体验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建议和需求,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

据有关专业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的编制即将启动。目前,该市妇联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进行前期的调研。据介绍,本次调研还将访谈跟儿童发展相关的教育、健康行业从业者,全面了解目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家长育儿压力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网络问卷调查活动中,全市有2.6万名儿童和家长积极参与,课题组收到建言献策上千条。

不得不说,北京市的“适小”改造,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多听“童声”,请儿童当“设计师”,满足儿童愿望,确实是个创举,有指导意义,更值得广泛推崇。

关键词: 社区 公共空间 适小 改造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