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挑错”是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

2021-05-31 15:30:37
来源:东方网

浙江杭州市文一街小学五年级学生柯子朔,最近发现农夫山泉瓶身上画着一只展翅的大鸟,边上的文字说明是“松雀鹰”,他认为这是错误的,查找了各种资料,写了一篇文章。农夫山泉回应称,感谢小朋友指正,赠送文一街小学价值一万元图书卡。(5月29日《都市快报》)

面对瓶装水包装上的错误,许多消费者都会忽略掉;然而,一位小学生却能保持足够的好奇心,认真观察、仔细甄别,发现和捕捉到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有问题意识,有科学态度、求索精神,让他做到了别人没有想到、没有做到的事情。“小学生挑错”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既具有敢于质疑的勇气,也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这位小学生的赤子之心让人敬佩。不论是很少上培训班,还是周末一家人会去观鸟,抑或是在家中订购《博物》《自然科学》等杂志,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与潜能,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灯”,父母显然为柯子朔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一个“鸡娃”盛行的时代里,许多家长都患上了“学业焦虑症”。“考99.5分被骂”也好,“考98分被训斥”也罢,学业成绩已经裹挟了家长的喜怒哀乐,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家长的不断加压和鞭策下,一些孩子不堪重负;热播电视剧《小舍得》中,被妈妈“鸡娃”患上抑郁症的“子悠”,有一次当着同学们和其他家长的面,控诉妈妈爱的不是自己,而是爱考高分的孩子。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提出:“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这段话,在柯子朔一家身上得到了淋淋尽致的发挥;正是父母有了正确的“意义之网”,才会在育人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取向、路径和行动;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往往比用心良苦的“鸡娃”和居高临下的“暴力育人”更有成效。

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独特个性、人文素养以及“能够接受不同意见”“敢于质疑”等科学素养,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培育。当孩子们有上不完的培训班、写不完的作业,缺乏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缺乏户外活动的时间,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在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上,无论怎么闪转腾挪,都跳不出应试的如来佛掌心,他们难免会失去好奇心、失去活力,而这恰恰是创新的源泉。

面对“鸡娃”,许多家长都担心自己陷入“别人都这样,我不这样孩子会吃亏”的“囚徒困境”。有笃定的价值信仰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不随波逐流、趋之若鹜,给予孩子宽松、灵活的活动空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陪伴,这一切才是“小学生挑错”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 家庭 教育 小学生 挑错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