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人躺平的问题”看懂他们的内心与诉求

2021-06-01 13:26:56
来源: 东方网

近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谈到“年轻人躺平的问题”,他说,董明珠和他聊,他们这一代企业家要激起年轻人奋斗精神,不能鼓励打游戏、借款消费,而是为中国创造财富。俞敏洪称,现在年轻人躺平,太佛系的话,国家的未来靠谁做?(5月31日 观察者网)

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语,“躺平”通俗地说就是佛系、低欲望,对很多东西失去兴趣与热情,缺乏信心与斗志。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多元的时代,多元的社会心态,网络流行语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

从表面上看,“躺平”意味着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实际上,“躺平”只是一种自我建构的“安全阀”——疲惫的身体需要休息,空洞的灵魂需要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适,一些“躺平”的年轻人又重回正轨。

有人曾预言,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种。如果我们注定要落脚于城市,那么在这一个文明历程中,肯定会有无数的青年为了在城市立足扎根不懈努力和奋斗。“居大不易”,城市融入并非易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激烈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陌生人社会带来的风险焦虑……无形的压力压得一些年轻人不堪重负,他们需要喘息和休养的机会。

面对“躺平”,居高临下的说教很难说服年轻人;只有走进他们,才能读懂他们的爱与痛。通勤成本高,经常早出晚归;经济压力大,房贷车贷需要钱,孩子上培训班也需要钱;加班成常态,难以享受周末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年轻人并非永远不知道疲倦、没有情绪情感的机器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如果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体谅和成全他们,反而居高临下地批评质疑他们,不可避免会导致双方针尖对麦芒。

“躺平”固然有跟风从众的一面,却也有正功能的另一面。“读懂年轻人的现实焦虑,看到蕴藏其间的积极心态”,通过网络流行语来更好地把脉这个社会,有助于促进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只有改善青年人的生存生态,善待青年、呵护青年,加快青年的城市融入,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才能托举住青年的梦想。

青年背着行李在风中流离,梦想就会掉在地上;青年人丧失了梦想,城市也就失去了活力。“躺平”的青年人并非无能者和失败者,他们需要城市的“温柔相待”。面对“躺平”,与其口诛笔伐,不如读懂年轻人的爱与痛,读懂他们的现实焦虑和积极心态。说到底,任何一种文明的生命力,都体现在对新的思维方式的包容和滋养;只有走进年轻人的世界,读懂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城市才会更有希望。

关键词: 躺平 内心 诉求 年轻人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