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丑数学老师”因“质朴形象”走红 不要只关注“天才的模样”

2021-06-02 16:29:23
来源:南方日报

眼神迷离、头发蓬松,手提大容量瓶装水和几个馒头……最近,韦东奕因“质朴形象”意外走红。有人质疑韦东奕外貌,甚至冠以“北大最丑数学老师”噱头;也有人因其学术成绩把他称为“韦神”。

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满分、金牌第一名;保研北大后8年完成本硕博全部课程;创立“韦东奕不等式”“韦方法”……韦东奕被称为“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北大数学系)中的“首席扫地僧”。

事迹传出后,不难看到这样的高赞评论,“天才的模样凡人绝无法理解”,似乎天才既是擅长某个领域的“痴人”,也必定是缺乏某种能力的“怪人”。从品评外貌一个极端,滑向刻板印象另一个极端。这让人想起张九庆《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中的相关描述:“当数学家犯了常识性错误时(比如走路撞墙、洗衣服用味精),人们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批评……”这种怪异的看法和刻板的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

近年来,屡屡有一些“学术大牛”不是因为重大学术突破出圈,而是以“扫地僧式反差”广为人知。比如,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因身穿素衣、脚蹬布鞋火爆网络,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先林因穿着旧皮鞋、坐在高铁二等座上修改文件成为网红。某种程度上这是舆论追求反差的结果,反差越大,越能吊人胃口。

但是,热度过后公众注意力很快会转移到层出不穷的新热点上,彼时再问这些“大牛”到底牛在哪里,似乎只剩下“就是很牛”的模糊印象;另一方面,这种流水式关注对潜心研究的学者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负担。因此,这种关注是很廉价的。

的确,我们再怎么赞叹韦东奕的数学天赋,自己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也不会提高;将“箪食瓢饮”看作追求纯粹的学术精神,普通人也难以复制。我们真正在意并且能够记住的,是韦东奕呈现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状态。

在“内卷”“躺平”成为热词的当下,这种状态意味着一种减少焦虑的方式:万物之中,希望至美。有了真正热爱的东西,就不会在原地彷徨。对韦东奕来说,数学是他的期待;对其他人来说,这个期待可能是文学、音乐等。不被外界裹挟,沉下心来钻研自己擅长的领域,在专注中获得快乐,这或许是韦东奕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 天才 模样 数学老师 北大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