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进社区 为居民介绍文物修复“秘籍”

2021-06-10 11:42:49
来源:东方网

6月8日下午,“非遗点亮生活”——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技艺专场在徐汇区天平街道“66梧桐院”邻里汇开幕,来自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老法师”们为居民介绍了古陶瓷修复技艺、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和古家具修复技艺等来自上博的文物修复“秘籍”,并当场展示了相关修复实验作品、标本、书画复制品和家具复制品。(6月8日上观新闻)

在人们的印象中,要看博物馆的展品,或看馆员修文物,是必须要到博物馆去看的。随着近年来博物馆的不断创新,博物馆进社区已经不再是梦想。除了很多博物馆综合采用视频、音频、情景剧等现代化手段,让历史知识不再枯燥,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缩短了博物馆和人们之间的距离外,线下的博物馆直接进社区更是受到居民欢迎。

不久前,上海就把文物展搬到社区停车棚,以图片展的形式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别具特色的文化大餐。近日的上海“博物馆夜派对”上,上海汽车博物馆的馆藏经典古董车更是“驶入”“夜派对”,上海博物馆还首次将非遗项目“珂罗版书画复制技艺”带出馆外向公众展示。而在北京,中国印刷博物馆开馆25周年之际,中国印刷博物馆为街道居民送去雕版和活字印刷课程,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人说,“如果把藏品当作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让躺着的历史“活”起来,让深奥的科学“动”起来,让珍藏的艺术瑰宝、文化遗产为更多人所了解,让博物日益拉近与公众距离是最有效的办法,而社区则是最好的阵地。

社区是多种文化交融的地方,博物馆进社区大有作为。这就要求更多博物馆拓展思路,特别是结合当前学党史的热潮,螺蛳壳里做道场,碎片化中拼风景,让博物馆文化与其他文化有机融合,塑造“群众动一动,美好生活进一进”“群众乐一乐,文化社区长一长”的治理形态。成就“政府挖一挖,文化服务深一深”“市场创一创,文化产业扩一扩”的服务景观。

关键词: 博物馆 社区 文物 修复 秘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