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近视低龄化 用眼习惯的观念导入很重要

2021-07-16 15:01:40
来源:东方网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2.5个百分点,较2018年有所下降。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这是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再那吾东·玉山在13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公布的消息。(7月14日《光明日报》)

近视低龄化问题,是用眼习惯不正确和电子产品使用环境所形成的。防止近视低龄化,人们往往着重于制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以此希望孩子改变用眼习惯,纠正近视过早来临和近视低龄化的问题。事实上,防近视低龄化,观念导入很重要。

防近视低龄化,家长要有良好的用眼习惯。由于家长是成年人,家长很少注意用眼习惯和用眼健康,这会给孩子形成不好的示范。家长必须时时处处为身边的孩子着想,不能长时间地看手机、看电视、看电脑,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将电子产品放在一边,出去走走,眺望远处,减轻用眼疲劳,保持眼睛应有的舒适度。家长要将这些常识灌输给孩子,让孩子也意识到用眼疲劳的害处。

防近视低龄化,幼儿园、学校要重视孩子的用眼卫生。学校是教书育人圣地,幼儿园是近视低龄化的关键时期,不能因为重视学习文化知识,忽略孩子的眼睛和身心健康。幼儿园、学校保持正确的观念,幼儿园、学校的光线环境、孩子的坐位环境才不会太差,满足绝大多数孩子的用眼习惯。平时,幼儿园、学校要重视孩子的卫生习惯,及时提醒孩子拥有一颗明亮的眼睛,让孩子领会到幼儿园、学校的良苦用心,懂得科学用眼,注意用眼卫生。

防近视低龄化,还需要重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现实中,有的家长图省事,把旧的电子产品当“奖励”,下载适合孩子玩的游戏或视频,家长和孩子各玩各的、互不干涉。这看似讨了便宜,实际上却害了孩子。有的家长对已经近视的孩子,不通过正规途径检查孩子的眼睛,不以正规途径的验视结果配置眼镜;也有家长急于通过手术治疗,让孩子远离近视。这不一定符合孩子的眼睛特点,有的可能加重孩子的近视程度。

有的商家唯利是图,向家长宣传来钱快的商品,如防蓝光眼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顺水推舟,看似为孩子着想,实际上却上了商家的当。没有科学依据的商品,也无益于孩子的眼睛。

重视孩子的眼睛,重视防止近视低龄化,不在一时一事,需要持之以恒。尽量不让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控制3至6岁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6岁以下儿童每次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15分钟等知识,应是负责任家长的必要常识。家长多陪伴孩子,把“近”变成“远”,多远看少近看,把“静”变成“动”,多看室外的世界,把网络游戏变成户外游戏,孩子的眼睛才会得到放松,视力才不会有问题。

关键词: 近视 低龄化 观念 用眼习惯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