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济宁一个五年级男生在洗沙场铲砂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引发媒体关注。视频中,在气温高达40多度的车间里,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手握大铲,满头大汗,一脸不快,在铲除大型运砂车轮下的砂子。原来,男生父亲觉得儿子不好好学习,做作业不认真,为了教育他,连续两天带他到车间铲砂,与工人一起干活。面对父亲责问,孩子不断喊累,表示“要好好学习”。(7月15日人民网)
孩子不好好学习,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性格的孩子,其教育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上述这位男生父亲觉得儿子不好好学习,做作业不认真,为了教育他,竟然在气温高达40多度的车间里,惩罚他做苦力劳动,且不说这样的惩罚劳动既违规违法,又不利于孩子身心和身体健康。单就惩罚劳动能否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就值得商榷和反思。
事实上,孩子不好好学习,做作业不认真等,这都是缺乏学习兴趣所导致的。反过来讲,假如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即使你不给他创造学习条件,他也会想方设法学知识、强本领。所以,在我看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才是关键,而学习兴趣从来又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犹太人育儿经,其中就让孩子边吃蜂蜜边学习,久而久之,就真的能让孩子一生爱上读书。因为,只有让孩子幼小的时候,就能尝到“知识”是甜蜜的,才能对知识越发渴望获取。回头再看看现在有些家长育儿教育,不是相信棍棒之下出“学子,就想当然地带儿去“吃苦”,殊不知,这些体罚式教育、惩罚式劳动,不仅伤害了孩子稚嫩的身体,同时,还摧残了其幼小的心灵。就上述孩子在父亲威逼之下,冒着40多度高温劳动来说,他表面上说“要好好学习”,但其内心又真能做到吗?要知道:牛不喝水强按头是没有用。
所以,家长在培养和教育孩子学习上,也要有自我反思,尊重孩子个性发展,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殊不知:“好孩子也是夸出来的!”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作品。“作品”好坏取决也反映父母育儿能力和水平,所以说,父母只有在孩子上,多投入真情陪伴、精心培养和用心教育,这样培育出来的“作品”才不会误入歧途、剑走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