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巭”字无法识别 生僻字成为公共服务“拦路虎”实属不该

2021-08-16 10:54:33
来源:东方网

林巭是95后,因为“巭”字无法识别,有一次他乘飞机时要专门跑到柜台办理值机手续,而一起出差的同事们轻轻松松就在互联网上完成了所有手续,整个团队都停下来等他。他不禁感叹:“爸爸妈妈,你们为啥给我起这么难的名,差点让我误了飞机。”(8月13日上观新闻)

现实中,像林巭那样为“名”所累的不乏其人,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办理社保缴费、户籍迁移、车辆登记、就医看病、金融服务以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处处碰壁,备受折腾,不时引发媒体关注。原因其实很简单,是他们的姓名含有生僻字,而公共服务机构电脑系统字库储备不足,没有收集相关生僻字,造成无法准确识别一些市民身份信息。

解决市民的生僻字苦恼,从技术看并不复杂。有上海市人大代表就直言,“要解决这件事不难,升级或更新一下输入法字库就行。”事实上,早在2016年7月,公安部联合工信部、人民银行、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八个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单位升级服务电脑系统字库,推动姓名中含有冷僻字的身份证在各用证部门特别是基层窗口单位全面正常使用。随后,公安机关等部门更新了系统字库,数字化生活场景中市民为“名”所累现象正在逐步减少。

据了解,目前,公安机关使用方正新典码输入法(即方正冷僻字库)处理相关生僻字,制作、打印含生僻字的居民身份证及户口本,且在公安人口信息系统内均能够正常显示、读取。不过,上述“方正冷僻字库”是一款付费软件,部分公共服务机构之所以没有使用该软件,要么是不想支付相关费用购买,要么是无视市民的生僻字苦恼。

我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的生僻字虽然占比很小、使用频率不高,但往往蕴含独特文化元素,是汉字“大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起名自由,是公民姓名权的组成部分,他人无权剥夺。部分国人为了让孩子的名字显得独特而有个性,起名时使用个别生僻字,只要符合文化传承,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无可指摘。

移动互联时代,生僻字还能成为公共服务的“拦路虎”,实属不该。解决这一问题,有上级政策指令,有榜样示范,也不存在技术障碍,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为民服务意识这股“东风”。因此,公共服务部门应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正视存在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与时俱进,升级、更新服务系统,充实、完善国家标准通用字库,将市民可能使用的生僻字应录尽录,彻底搬掉这只公共服务的“拦路虎”。

关键词: 生僻字 公共服务 拦路虎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