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50份政府文件当废纸 企业违法的“底气”来自哪里?

2021-10-11 11:44:28
来源:东方网

10月9日,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公开通报5起典型案件,其中包括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工业园区严重违法问题。督察组发现,该园区内的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任性到了极点,由于污染防治及环境管理措施不到位,臭气扰民问题突出,长期被周边群众举报,仅2018年以来,这家企业被群众投诉高达279次。

据督察组透露,上述公司是一家大型造纸企业,近三年来,当地政府部门先后对其下达50份执法文件,其中:现场环保监察意见书32份、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9份、行政处罚决定书9份,要求企业整改存在的问题,但均未得到有效落实。直至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现场检查指出问题后,当地才再次督促企业开展全面排查治理。

涉嫌环保违法,三年内被群众举报279次,依然我行我素;政府部门发出50份执法文件,被当废纸一堆,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一家企业遭到如此频繁投诉、收到数十份执法文件,却长期“平安无事”,令人不解,引人深思。

那么,企业违法的“底气”来自哪里?首先,或唯利是图意识作祟。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需要投入资金、设备进行改造,自然增加经营成本。而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有的企业眼里只有“孔方兄”,将群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置之脑后,见利忘义,于是不惜以身试法,屡犯不改。

其次,或以“贡献大”要挟政府。一些企业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对当地GDP、就业、税收、消费等有较大贡献,于是自诩高人一等,可以享有特权,要求执行环保政策区别对待、打打折扣。而政府部门则“投鼠忌器”,不敢严正执法,发现违法问题,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三,或有环保违法“保护伞”。 有些企业之所以敢于蔑视法律,甚至顶风违法,很重要原因是有“保护伞”。某些站在违法企业背后的人,手握权柄,或与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名副其实的利益攸关方,对违法行为纵容包庇;或“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关键时刻网开一面,放人一马,成为环保违法的帮凶。

不过,企业违法的“底气”再大,也大不过国家神圣法律,大不过广大群众最根本利益,大不过国家环境保护重大战略意义。企业把50份政府执法文件当成废纸,目无法纪,胆大妄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破坏当地政务环境,损害政府威信,是十分典型的环保违法案例,值得认真剖析,必须严厉查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业违法问题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介入后,才得以全面排查治理,说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环保执法方面存在不容忽视问题:缺乏政治担当,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中央环保督察有严重“依赖症”。这或许才是企业胆敢把50份政府文件当成废纸的真正“底气”所在。

关键词: 政府文件 废纸 违法企业 底气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