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第一学历”桎梏 还需合力树立“唯才是举”的风向标

2021-10-13 13:41:44
来源:东方网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网上正式回应网友提出的“第一学历”问题,强调国家教育政策文件及管理过程中从未使用过“第一学历”概念。这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2014年以来第二次正面澄清同一问题。然而,在崇尚学历文凭、重视出身背景、强调竞争筛选的社会文化中,“第一学历”现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屡见不鲜。学历“查三代”,重点关注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学历文凭(也称“原始学历”),对非全日制、专科、二本甚至非名校文凭的不同程度歧视,使得“第一学历”成为了雇主选人与用人、个体升学与就业乃至落户购房时显性或隐性的“门槛”。“第一学历”现象已成为媒体经常关注、社会时有热议、利益相关者高度关切的问题。(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不止一次发出官方声音从未使用过“第一学历”概念,可“第一学历”何以在民间大行其道,“深入人心”,由此衍生的学历歧视现象甚至呈现蔓延趋势?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在于各种因素致使用人导向上存在偏差。

首先,长期以来,很大程度上社会认知的偏差,导致学历成为全方位衡量个人价值的“身份标签”,潜意识里认为第一学历可以更好地反映大学生的实力和能力。其次,一些用人单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求职队伍,从自身所谓的招聘效率出发,往往也会产生学历偏好,设置各种门槛,优先考虑录用“第一学历”出身名校的毕业生。另外,再加上有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确实出于各种原因,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确实没有表现出比一些名校毕业生更为突出的优势,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第一学历”的名校情结更为严重。

诚然,并非所有成就斐然者都有光鲜的“第一学历”,人才的发展潜力也并不与“第一学历”深度绑定,这个道理很简单,也许都明白,但也不得不承认,“第一学历”的说法毕竟在民间流行甚久,而要解除“第一学历”桎梏,还需合力树立“唯才是举”的风向标。

一方面社会要强化“唯才是举”导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极大程度上已为打破“第一学历”执念,加强人才的全面考核选拔,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强化政策保障。针对就业求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学历歧视乱象,要加强调研,通过修订就业促进法等方式,从法律层面适时出台相应就业保障举措。

同时,高校要积极作为。要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帮扶,实现精准就业。

最后,大学生自身也要不断努力。在不得不面对一些客观现实前提下,珍视大学学习机遇,通过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综合素养等方式,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能力。须知,毕竟有的用人单位还是不会用学历来一刀切的,能力强的个人终究会发光。

关键词: 第一学历 桎梏 唯才是举 风向标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