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李鬼”挡在入口处 将更多的“假央企”连根拔起

2021-11-04 11:20:13
来源:南方日报

让民企变身“央字号”,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不靠谱,不过这是一片真实存在的灰色地带。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多家央企子公司遭到明码标价:“挂靠”央企四级子公司或更低层级,每年费用在300万元以上,“挂靠”偏远地方国企每年费用也要80万元。

从被中核集团多次打假的中国华宇,到“中铁系”40亿私募爆雷案,再到众多声称有国资背景的P2P跑路……近年来,不少“假央企”“假国企”不去扎扎实实做企业、拼事业,满脑子扯虎皮做大旗,利用地方政府或金融机构对央企的信任,“跑马圈地”拉项目、拉融资,不仅扰乱央企及其下属公司的正常经营,更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让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合作者、投资者苦不堪言。对此,必须扯下它们遮遮掩掩的面具,以正市场风气。

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打响向“假央企”宣战的发令枪。此后,不少声誉受到影响的央企、国企纷纷站出来进行澄清或切割,宣称与自己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关系等。这些澄清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看,不少“李鬼”并未收手,他们往往选择换一个马甲,继续招摇撞骗的把戏。最近,国资委曝光最新假冒中央企业名单,共涉及企业353家,注册地涵盖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其泛滥程度可见一斑。

人们不免质疑,为什么打假力度不断升级,真真假假的“挂靠”戏码仍在持续上演?问题集中在几方面:工商登记环节仅对所提交资料进行形式审查,一些企业通过伪造公章、虚假证件等蒙混过关;有些企业确实与央企存在投资关系或经授权,但央企退出后并没有改名;更多企业通过错综复杂的股权交替进入央企体系,甚至被挂靠的央企并不知情……这表明挂靠行为处于一个灰色地带,有相当的模糊性,这也是许多央企更多依靠公告进行自我澄清的原因。

这让人想起一些产品“蹭名牌”,而品牌只能通过抢注近似商标进行反击的做法。肃清市场环境,不能仅依靠相关主体自证清白。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不断推进,国有企业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央企要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清理未出资、不控制却冠以中央企业名号的‘冒牌央企’,清理多年处于清算状态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强多部门联合行动,通过“刨根问底”式监管问询把一些“李鬼”挡在入口处,将更多的“假央企”连根拔起。

广大投资者、合作者也要擦亮眼睛,特别是金融机构,不能一味迷信“央企光环”,不以所谓背景作为判断企业实力与信用的标准,而是把信用审查重心放到融资企业的实力上来。

关键词: 入口 李鬼 假央企 连根拔起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