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对外发布2021年的上海落叶不扫景观道。各区结合区域特点、历史内涵、建筑风格,最终挑选出了41条落叶不扫景观带。每条落叶景观道树种也不尽相同,包括悬铃木、银杏、栾树、北美枫香、无患子等。(11月10日《解放日报》)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这两年来,上海开启了“落叶不扫”模式,已然成为申城另外一种美。
不是么?申城之美不仅体现在高大上的建筑上,路边金黄的银杏叶也能让城市瞬间充满诗情画意,整个街道被一片金黄色所覆盖,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显得生动而活泼。生活在这座文明城市中,我们不仅需要“钢铁丛林”般整齐化一,也要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面对大自然馈赠的无价之宝,开启“落叶不扫”模式,去欣赏银杏叶的优雅之美、栾树的伟岸之美,去发出“一叶知秋”的感慨,去反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哲理。试想一下,在过去追求温饱的年代,有谁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寒风中的落叶?去顾及这街头的细节之美?正是由于党的富民政策好,脱贫攻坚摘穷帽,乡村振兴奔小康,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才成就了“落叶不扫”的申城之美。
漫步于铺满金黄色落叶的街道,在街头拍下美景,以此留住秋意;在行走中聆听落叶的吟唱,去感怀“一叶知秋”……这“落叶不扫”的开启模式,顺应了市民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追求,产生出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凸显出特有的人文情怀,让城市很温暖。
当然,“落叶不扫”并非全部不扫,一直不扫,上海优选具有代表性的41条落叶不扫景观带“落叶不扫”,对于发黑、变质的落叶,当然要及时清理,掺杂其中的垃圾要有专人捡拾,重要路段还须实施“一路一策”。这下的是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折射的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之美。
期待类似城市管理的人文之美更多出现在生活中,让城市更温馨,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