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作家化身"段子手"?

2021-12-16 14:31:08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2021十大文化创意事件”文化报道,总结了2021年大众文化生活领域中“十大文化创意事件”,其中有两个文化创意事件涉及到了我们的作家在当下的生存状态。

这第一件是“作家开讲脱口秀”。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大先、治辰、黄平等一些作家、编辑走上脱口秀舞台,旁边坐着李敬泽、梁鸿等嘉宾评委。

这篇文化报道说,作家走到脱口秀的风口之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意味着作家的表达正在被时代奋力地拖拽出纸张,无形之手在拉扯着他们走入陌生之地,莫言都带货直播了,别让作家脱口秀的舞台空着,2022的脱口秀舞台,作家们有必要卷土重来……

第二件是“作家余华化身段子手”。今年9月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全国公映。作为这部纪录片镜头所对准的人物之一,作家余华在片中贡献了让不少观众发出笑声的金句。化身段子手的他,为这部文艺色彩浓厚的纪录片,贡献了具有商业吸引力的笑点,为影片的宣传立下汗马功劳。

这两件“文化创意事件”的巧合点是,几位作家都变身成了段子手。他们或者在脱口秀的舞台上花式吐槽文学圈,或者为某部纪录片以段子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增加商业吸引力。这种爆火方式,也不禁让大众产生了“这些作家缘何开始热衷于段子秀脱口秀?”的疑问。

时下,我们正处在一个段子流行的时代。微博、微信上形形色色的段子,成为移动网络时代全新的创作形态,几乎所有新闻事件都会成为段子的养料。而脱口秀热的持续,也引得一些作家登上脱口秀节目的舞台,加入到段子手的阵营中,寻求文学的“破圈”。

段子秀、脱口秀的流行,显然是得益于移动互联以及碎片化的传播。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流行对于文化传播、写作方式、话语表达形式的影响和改变。

段子的快速流行,折射出人们对阅读、对文学思维、对精神世界、对心灵生活追求的碎片化、速度化。段子的创作生产,是快速快捷的,但这无疑又决定了其速朽覆灭的命运。因为,追求速度、追求流行、追求消费化,这既有违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与我们的心灵生活冲突,更不符合文化的规律、审美品性。

记得王蒙曾对段子这种流行写作形式表达过自己的看法:目前我们的文艺生活正趋向大众化、海量化,但是,文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是不是平衡?过去出版一本好书大家都印象深刻,但现在让大家争相传阅、爱不释手、感动至深、拍案叫绝的书,你还能说得上来吗?相对来说,流行的多是些段子……有段子不怕,但永远要有一些高端的文艺作品,中国自古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如果到了20世纪、21世纪,咱们若只有“段子”,对历史不好交代。

有评论说得好,今天我们的作家、文学应该找到脚踏实地的落足点,这其中的智慧,远比脱口秀段子更有探究的价值。所以,我们该问问,文学在“蹭完”脱口秀的热度之后,还蹭什么?

关键词: 作家 段子手 余华 脱口秀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