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演员直播间再就业”不仅是就业的场域变了

2021-12-24 14:03:18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近日,浙江宁波。36岁的陈誉17岁就开始学习越剧,是名小生。疫情反复,剧院关闭,剧团演出不固定,收入微薄无法支撑日常开支,剧团演员陆续转行。一度迷茫的她开始尝试直播唱戏。每次直播前陈誉都会花三四小时去装扮,像线下舞台一样认真对待。(12月23日《北京晚报》)

对于那些从事舞台表演的人们来说,疫情防控给生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部分传统戏曲的受众大多为中老年人,本来就面临着生存困境;另一方面,疫情防控让这些人难以登台演唱,无疑雪上加霜。尽管如此,一些人依然选择了坚守,选择了“穷则思变”;“越剧演员直播间再就业”只是一个缩影,一些从事苏州评弹、沪剧等地方戏曲的年轻人,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再就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在幕后也经过破茧成蝶。“越剧演员直播间再就业”既有生存理性的因素,也有主动求新求变的因素。让传统文化拥抱互联网,让地方戏曲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不仅有助于年轻人的价值实现,也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短视频、直播等平台竞争也是激烈的。“越剧演员直播间再就业”不仅是就业的场域变了,也需要劳动者实现价值观念的重塑与更新,需要多些用户导向、需求导向,需要尊重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如果说在装扮和表演上一点都没有敷衍、一点都没有打折扣彰显了陈誉的专业精神和职业伦理的话,精选最有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唱段,和热门话题有机结合则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

线下表演依靠的是忠实观众的认同和情感,线上演出则是“从零开始”,一步步去扩大粉丝基数、增加粉丝黏度。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可以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共同体。 “越剧演员直播间再就业”不仅为演员们提供了另一种出路,也为传统戏曲的传播提供了另一种渠道。

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一些普通人也有了成为“网红”的机会。不论是“张同学”,还是“桃子姐”,抑或“李子柒”,那些能够成为“网红”的普通人,成功之道就在于迎合了互联网传播规律——最好的传播就是充分调动人们的情绪、情感、欲望和认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地方戏曲不能曲高和寡地自弹自唱、孤芳自赏,而是要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主动拥抱年轻人。

正如一位纪录片导演所说,“好内容和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不要低估年轻人的鉴赏力与接受能力,不要认为他们接收不到,可能只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犹如一面镜子,“越剧演员直播间再就业”提醒和启发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制度补血”,也需要改革创新。
 

关键词: 再就业 越剧演员 直播间 苏州评弹 沪剧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