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卦占星、看手相、塔罗牌...... 年轻人为何"总想算一卦"?

2022-02-16 15:44:49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每逢岁末年初,社交媒体上关于新年运势预测的推送就格外火爆。为了在新的一年恋爱顺利、升职加薪、学业有成,不少年轻人希望通过卜卦、占星、看手相、塔罗牌等方式“转运”。“转运”的成本可着实不便宜,“588元测一次流年运势,688元秒一个太岁符”……运气真的可以预测和扭转吗?为什么“算命先生”说的话好像“有点准”?人们在岁末年初借助占卜、算命分析来年运势的行为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学原因?(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卜卦、占星、看手相、塔罗牌这些运势推测的把戏,无论怎样换马甲都遮掩不了风水学说的本质。按理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众的科学素养也越来越高,何以占卜、算命此类的活动依然大行其道,甚至受到了学历层次较高的年轻人的追捧?表面上这属于“封建迷信活动”,不值得提倡而应坚决反对,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总想算一卦”的形成机制更值得探析,从诱因去找寻答案,才能更为理性的看待和客观的应对。

占卜、算命确实缺乏科学依据,那些算命先生博取人信任的决窍,不过是合理运用了巴纳姆效应,充满着满满的套路。年轻人未尝不懂得这些,因为从他们小的时候,“相信科学,远离迷信”的宣传普及就深入人心。不过,随着网络的兴起,运用APP等工具软件的运势测算受到了青睐,岁末年初算一卦也成为一种潮流,其间应有多种原因,一是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就像逢年过节彼此祝愿那样,“算一卦”也属于一种程式上的自我祝福,希望来年运势更好是每个人共同的追求,相比于追求“形而下”的观感,“形而上”的表达方式并非关键。

二是缓解压力和调剂心情的方式选择。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生存与发展竞争的更加激烈,每个人身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置于高压力和重负荷的环境而无以释放,个人的精神就会出现状况,患抑郁等心理疾病的风险会越来越高。智联招聘联合微医发布的《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显示,对于职场人普遍比较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认为心理健康状况一般的占比最多,为45.5%。还有近三成人认为心理状态不理想。“心态好”的白领仅占四分之一。其中78.9%的白领认为自己存在焦虑现象、74.9%的白领感到迷茫,焦虑和迷茫已经深深的刻入了白领的生活字典。

就像之前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的年轻人“躺平”现象那样,这种看似消极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实现自我调剂的一种途径。有的时候,“躺平”也是一种巧妙的策略,可以让人在短暂的消极模式下得到更好的调整状态,从而“重拾行装再出发”。占卜、算命对于那些长期处于焦虑、困惑或者迷茫状态的群体,可以起到暂时麻醉或调剂的效果。此时,卜卦就像安慰剂一样,让人的情绪得到很好的释放通道,在没有更好的化解途径的情况下,这种“躺平式”的减压方式不应被一概否定。

“总想算一卦”的消遣娱乐表明,过高压力造成的情绪焦虑等心理问题值得重视,这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亟待得到解决的途径。让人不解的是,何以如此多的年轻人宁可算命,也不愿做心理咨询?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心理行业人才缺口大,服务供给无法满足有效需求,“算一卦”就成了需求替代。据统计,我国有16%-17%的人饱受各类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精神心理问题所致疾病负担占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心理治疗师的数量仅有6000人左右,与高收入国家每10万人约配备12名心理社会工作者的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

因而,应在劝导年轻人不沉迷算一卦的基础上,加快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 年轻人算一卦 总想算一卦 算命先生 卜卦占星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