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开始,小麦主产区收割还在灌浆期的小麦用于牛羊饲料一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5月10日,记者获得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的《抓紧核查各类毁麦问题的通知》显示:“立夏”已过,主产区小麦进入灌浆期,即将迎来收获时节。近期,个别地方出现青贮小麦等毁麦问题,既对夺取丰收带来不利影响,又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为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确保小麦安全成熟颗粒归仓,请各地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就各类毁麦问题进行全面摸查排查。(上游新闻5月11日)
近期,所谓的收割小麦青苗贮藏的视频,标题非常的抓眼,比如《为啥农民都想提前一个月收割小麦?》《小麦还未成熟能买1500》《青小麦1500一亩用作青贮》。不管这样的说法是否科学和有依据,但就小麦再有个把月甚至不到一个月就要成熟收割的时候,这样的视频显然会影响小麦到成熟再收割的秩序,对粮食安全是一个潜在威胁。这也就不难理解农业部门紧急下发通知,要对类似扰乱粮食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问题是,小麦青贮真的可行和能赚那么多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众所周知,从常识的角度讲,目前农户或养殖户喂牛养羊的人基本没人用小麦做青贮。因为小麦是主食,主要是提供淀粉和蛋白,如果需要可以在饲料里添加一小部分。而且,小麦青贮的适口性差,牛羊不喜欢吃。就实践看,原来有地方做过小麦青贮试点,但并不成熟。
从养殖成本上讲,小麦的价格比玉米高,没人傻到在养殖成本上“就高舍低”。而且,就是玉米做青贮,也是专用玉米品种,不是所有品种。此外,从种植成本和收益来看,之所以用玉米等做青贮,是因为玉米是夏天种植,生长期100多天左右,个头大产量高,喂牛养羊划算;而小麦个头矮,生长期200多天,肥水要求高,生物产量低。
换句话说,现在收割青小麦做青贮既不划算也不符合牛羊食用习惯,大肆宣传“青贮小麦划算”的视频,是一种很反智的做法,要么是一种为了流量的炒作和借机收割智商税行为,要么是一种包藏祸心的转移视线行为,或二者兼而有之。
就以往的经验教训看,在小麦再有一个多月左右就能成熟和收割的时节进行大量大肆毁青,一般都是由于搞其他建设,尤其是违规建设等造成的结果。因为一般情况下,合法的建设用地和毁麦行为,不会在小麦快成熟和收割的时候进行,而是要尽量等小麦成熟和收割后再进行。这一方面是照顾普通老百姓朴素粮食观的人性行为,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种道义和义务所在。
因此,逆民意的麦熟前大肆毁青和建设等行为,很多时候会遭到群众抵制和社会非议。但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一些方面就会采取给农户高收益等方式予以遮掩。这样与同样具有流量需求的人员等一拍即合,于是虚假的“小麦青贮高收益”相关视频便出笼了,相关打着所谓农民“青贮小麦”有理、不该阻拦等说法也跟着冒出来。简单直观看,这似乎很有道理很有煽动性,也具有一定迷惑性,但根本上这却是不折不扣的欺骗行为,是危害我国粮食安全的危险行为,其中还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违法。而且在国际形势紧张、粮食安全承压的大背景下,这种“小麦青贮高收益”更不合时宜和要不得。
亦因此,农业部门下文对“小麦青贮高收益”进行遏止,并明确表示进行打击,这当然亟需。但与此同时,有关方面也要敏锐地看到这样做背后可能隐藏的不法行为,并进严厉打击。只有从根上清除这样的毁麦建设等行为,我们的小麦等粮食安全,才能可能得到更强力的维护。
关键词: 青贮小麦高收益 小麦主产区 淀粉和蛋白 中国粮食安全 小麦种植成本和收益 青小麦1500一亩用作青贮 收割灌浆期的小麦 牛羊饲料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