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年龄门槛限制,真正实现公平就业

2023-03-03 16:50:01
来源:中国网


(资料图)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针对近年来职场“35岁门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日前建议,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考虑不同种类工作的特性和年龄匹配度,对一些需要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岗位,应当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国家对此也需要探索更优的方案。

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是希望给35岁以上求职者更多就业机会,让用人单位也能招到更适合的人才。但是,要给所有求职者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当前应该消除关注某个群体的“倾斜思维”,理清所有不合理的求职门槛,包括学历门槛、年龄门槛、往应届门槛等,取消在招聘中,将求职者按年龄、学历等分为不同类别区分对待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可能制造不公平。对所有求职者一视同仁,建立起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倾斜”的做法,在当前的人才招聘中,颇为普遍。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聘中,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倾斜,这主要是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给应届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与这一“倾斜”做法对应,就是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受到限制,有的地方事业单位招聘,超过70%的岗位限定应届毕业生才能报考,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样需要关注。

中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超过80%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因此,从促进整体就业工作来说,向应届毕业生“倾斜”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虽然这似乎可以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但是,一旦应届毕业生过了规定的择业期(按规定为毕业后两年之内,有的省份规定,博士毕业后五年之内)就变为了往届生。他们在找工作时,就会受到往届生身份的限制,影响到他们的公平求职。

人才的年龄,在中国的人才招聘、使用、发展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以前,为打破论资排辈,政府出台了向年轻人倾斜的政策。有的人才项目,就要求必须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近年来,“35岁年龄门槛”,成为很多用人单位成文或不成文的招聘规定。这导致35岁以上人员再就业,面临巨大年龄障碍。对此,提出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的求职者倾斜,可以给这一群体的求职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少子化时代与老龄化社会,应该全面审视过去的人才招聘、管理做法,科学设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淡化求职者的身份,对所有求职者一视同仁。真正的就业公平,应该做到不分学历高低,不分应届往届,不分男女性别,不分年龄,只要能胜任岗位,都可以聘用。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不是按学历、年龄、性别去“一格一格降人才”,而应该主要考察求职者的能力、素质、岗位的胜任力。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求职中的学历、年龄、性别等歧视,倡导公平就业,为每个求职者创造平等竞争、人尽其才的环境。

(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