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规则”破解欺世盗名的“李鬼”

2021-05-25 08:43:34
来源:南方日报

日前,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等在内多个部门先后发布通报和声明,指有人以周智均名义,冒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或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专家顾问,以所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投资督导委员会主任”等身份,多次参加社会活动,提醒相关方面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头衔自封、身份自造,周智均的行骗之路缘何畅通无阻?对广大网友来说,便捷的资讯获取渠道抬高了信息甄别门槛。其一,搜索引擎提供的词条内容看似言之凿凿。“有问题找度娘”是不少人检索信息的首选。键入“周智均”三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专属的百度百科词条,并配有标准照。一些不明就里的网友看到赫然在列的高大上头衔,难免信以为真。其二,漫天飞的新闻稿件虚虚实实。网上充斥着关于周智均的各种活动报道,发稿者大都是一家名为“凤凰通讯社”的机构,缺乏辨识正规媒体眼光的网友很容易被“李鬼”带偏。

“不识圈内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圈中”,如果说广大网友被忽悠是信息不对称所致,那圈内人频频入坑不得不令人深思。网上充斥着关于周智均出席各大活动的报道,同行者不乏货真价实的政府官员以及商圈人士。严格核实、查验参会者身份的环节失守,任凭自称高官的假“李逵”忽悠,这也暴露出了部分人员意欲攀关系的私心。

某些领导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将结识达官显贵看做升迁要径,为所谓的高官提供优待谋求不正当利益。一些违背诚信、法治理念的商人亦如此,以钱财之物谋施工便利、审批捷径,损害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试想,如果公正廉洁、按规办事的“明规则”能够成为政商通行的基本章程,又岂能出现狐假虎威的周智均?这些提醒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直在路上”,“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尺度不能松”。

公开造假者信息,国家发改委发文打假欺世盗名的“李鬼”;更新百度百科词条,平台净化互联网信息;起底“凤凰通讯社”,媒体追踪不实报道传播源……条条举措压缩冒牌者的造假空间。重要的是,彻底破解周智均们的坑蒙骗局,需让官场“明规则”立起来、严起来。

关键词: 明规则 官场 欺世盗名 李鬼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