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蒜头果:从孑遗物种到助农增收的“希望之树”

2021-05-31 10:30:13
来源:云南日报

因果实酷似蒜头,得名“蒜头果”,但它与大蒜没有半点关系。蒜头果犹如武侠小说中的绝世高手,虽长相平淡无奇,却有着一身惊世骇俗的“功夫”。

蒜头果为中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孑遗物种是指经历过第四纪冰川生与死的考验,历经地球千百万年的世事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古老物种。蒜头果具有极高的保护地位与科研价值,其分布区狭窄,属于仅残存于滇东南的富宁、广南等地与桂西接壤的喀斯特地区狭域特有物种的珍稀古老物种。1987年,其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国际保护组织将其列为濒危保护物种。2012年,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重点保护对象。

如今,跨过悠悠时间长河,隐匿于云岭深处的蒜头果,正酝酿着走出山涧,带给人类福祉。

过去藏在深山人未识

站在家门前,从眼前的莽莽林海中,富宁县者桑乡那命村小组长王举高迅速地找到了目标,指着一条山涧介绍,那里就是全村野生蒜头果树生长最集中的地方,“估摸着,也得有3万多株。”

过去,这位从小在山林中长大的中年汉子,对蒜头果可没有那么在意。近20年来,油茶、八角这两种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林木,已成为他的“心头肉”。大自然的馈赠,让王举高与村民对森林保护有着一种最朴素的认知和自觉。特别是最近几年,保护好野生蒜头果群,成了他的新牵挂与新挑战。

初识蒜头果,还要从15年前说起。“果子很臭。”小时候的回忆涌上心头,王举高说,过去村里的老人管蒜头果叫“马者龙”(音译)。因为树形高大通直,蒜头果祖祖辈辈常被用来建房、制作家具,“这种树木很特别,不招虫。有时候也有村民将果实用来榨油食用。”随行的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职工赵国铭介绍,2009年,当地政府将这片野生蒜头果群纳入公益林管理保护,明令禁止砍伐。

为了一睹蒜头果真容,记者一行人驱车向山里驶去。不到半小时,一棵棵大小不等的蒜头果闯入了我们的眼帘。“它的树叶是塌着的,树枝基本是横向往两边生长。”“千树一面”的茂密森林里,王举高“火眼金睛”,“这棵至少有30年的树龄,旁边这些指头粗细的小树也都是。”

“从2007年起,陆续有外来客商专门收购蒜头果。”王举高坦言,那是他第一次知道这种大家过去闻都不想闻的果实值钱。也是从那时起,王举高对蒜头果的认知不断刷新。

如今天生我材必有用

蒜头果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长期从事蒜头果科研研究,他用“三个极其”来介绍:“蒜头果属铁青树科,是蒜头果属唯一的我国特有孑遗植物,因此蒜头果在地球生命系统进化过程中的地位极其显著、极其重要,保护地位和科研价值极其高,甚至是不可估量的。”在云南,蒜头果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640米的地区,属于微酸至中性树种,幼苗幼树期喜阴湿环境,随着树龄增大而逐渐喜光,是喀斯特地区特有的珍稀树种。

除了科研价值,蒜头果极高的经济价值逐步被世人所发现。“外来客商对蒜头果的收购价格一直在涨,2007年2元至4元一公斤种子,现在单卖一公斤鲜果就32元。”王举高和村民心里明白,“蒜头果里一定有好东西!”

这个“好东西”,被科学家称之为神经酸。1997年,浙江大学著名神经学专家侯镜德从文山的蒜头果油中发现了对人脑神经系统具有极高特殊保健功效的“顺15—二十四碳单烯酸”,又称神经酸。该物质最早是从鲨鱼脑中分离出来,又名鲨鱼酸。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神经酸,只能从体外摄取,其主要来源是脊椎动物的脑组织,其中鲨鱼等深海鱼含量较高。

杨宇明介绍,神经酸能够有效防止记忆力衰退、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等老年性脑功能障碍。因其特殊的功能性和提取来源受限,神经酸在国际市场一直看涨,纯度在95%的神经酸其价格每公斤甚至达10万美元以上。如今,以植物源神经酸替代海洋动物来源的神经酸已成必然趋势。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蒜头果种仁油中含有47%以上的神经酸。此外,蒜头果里还有麝香酮、展果仁蛋白抗癌活性物质等多种特殊功能物质成分。

科研发现让蒜头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追捧。

未来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家只有认识蒜头果的价值,才会真正地保护好它、利用好它。”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林成伟直抒胸臆。

“首先是保护,甚至是抢救性保护。”杨宇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要解决濒危状态。云南高校和林草研究机构正在抓紧攻关蒜头果人工快繁技术,过程已过半,今年有望通过组培、无性繁殖等技术,经过半人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过程,使蒜头果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其次要严格守住底线,保护好现有的野生蒜头果种质资源。神经酸等高价值功能物质的发现,让过去无人问津的蒜头果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金果果”,但是要理性、科学地推进蒜头果的保护和利用。最后,要从人工培育、近自然种植的蒜头果经济林中,合理利用蒜头果,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这一珍稀濒危物种解除濒危状态,扩大种群,助其成长为助农增收的“希望之树”。

“去年培育了40万苗,今年有20万苗。”在富宁立祥林下生态种养合作社的蒜头果育苗大棚内,合作社理事长黄开立打开了话匣子。从2007年起,他在家乡者桑乡那建村自主开始尝试用野生酸果种子育苗种植蒜头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蒜头果一般8年挂果,去年产量最高的一棵采摘果实300多公斤,收入上万元。”如今,在黄开立的带动下,已有40多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推广种植了3000多亩蒜头果树。

为确保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蒜头果资源,地方党委、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2019年,富宁县专门出台了《富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野生蒜头果资源保护管理的通告》,目前,该县已建成蒜头果保护小区962亩、种子收集圃800平方米、种苗繁育基地5亩,人工种植蒜头果20多万株。据介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近年来整合退耕还林、生态修复、防护林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建设了2万多亩蒜头果生态防护林、神经酸的原料林。眼下,一种共识正在汇聚:“保护好野生资源,科学培育经济林,方能让蒜头果这一珍稀资源真正成长为助农增收的‘金果果’。”

“蒜头果的案例告诉我们,保护每一个物种,都有它潜在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杨宇明教授深情展望,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的科学合理利用融合为一体,“保护地球,造福人类,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

关键词: 蒜头果 助农增收 孑遗物种 神奇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