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 秋分进补需注意禁忌

2021-09-23 09:04:51
来源:金陵晚报

9月23日的3时21分,迎来“秋分”。从这一天起,北半球昼短夜长将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也逐渐增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能感受到浓浓秋意。

南京常年的入秋时间是9月22日,虽然今年秋天比往常来得稍晚,但作为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秋分”自古以来对于南京人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吃传统美食、开展民俗活动,而受气候交替影响,在许多旧病易复发的“多事之秋”,秋分养生也显得格外重要。眼下正是“秋收、秋耕、秋种”的日子,专家提醒,此时的养生也要掌握“收”的要领。

“迟到”之秋也要忌凉燥

古籍《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阳光直射赤道不但等分了昼夜,而且平分了春、秋二季。秋分一到,标志着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凉爽的秋季。但南京是否进入了秋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为入秋标准,南京常年的入秋时间是9月22日,今年显然是要推迟了。但由热转凉的趋势,并没有停下脚步。

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陆为民表示,秋分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凉与燥。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辛弃疾有“天凉好个秋”之词,既言天气之凉,又表“忧国之愁”。对南京而言,秋分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凉。而四季之中,与秋相应的主气是“燥”,“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说的‘秋燥’,秋分开始,这种天气干燥的特点会越来越明显,大家会明显感觉到口唇、鼻腔、皮肤等干燥,还会伴有口干口渴、大便干燥等。”陆为民提醒,“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我们生活的南京,秋分以后,气候凉、燥的特点逐渐明显,若不注意保养,则易侵袭伤人,影响健康。”

秋分进补需注意禁忌

吃秋菜、粘雀子嘴,这些都是秋分的饮食习俗。古时,农家秋分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如今,秋分对于现代人来说,在于进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原则,秋分之后可适当进补,但不可盲目进补,应注意禁忌。”陆为民提醒,“燥为秋季的主气,而秋分的‘燥’与初秋之温燥不同,此时寒凉之气与燥相合,属‘凉燥’,因此,可适当多吃有温润、濡养功能的食物。燥邪最易损伤人体津液,在饮食摄养上应掌握‘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

此外,秋分之后是秋蟹大量上市的季节,秋蟹肉性寒,脾胃虚寒者应慎食,以免引起腹痛、腹泻。专家也提醒: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不要喝茶,“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蟹肥的时候柿子也熟了,这两种东西应当注意不要同时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有可能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还可能引起结石症等。”

锻炼养生要顺应“收”

秋分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陆为民也提醒,丰收之季的养生要顺应自然界“收”特点。

“中医认为,阳气具有养神、养筋的功效。秋季本为阳气收敛的季节,加之秋分之后,阴气渐盛,阳气则进一步潜藏。因此会出现‘秋乏’的生理现象。如果经常熬夜,容易伤及人体阳气,故要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时,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休息,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适应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不宜‘起早’。”

秋高气爽适合登高望远,进行各种运动锻炼,从而有效地放松身心、扫除抑郁心情。但对于运动方式及运动量,要掌握以“收”为主,“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避免运动太过剧烈,出汗过多而耗损。”陆为民说。

关键词: 秋分 注意 禁忌 进补 锻炼 养生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