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之乡”江门开平 聚合各方力量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1-12-07 09:17:42
来源:南方日报

“各位村民,积分兑换活动马上开始!”今年底,关于江门开市塘口镇宅群村《建设“道德银行”推出“积分存折”》一文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开头描述的热闹场景正是塘口村民小组首次“道德银行”兑换活动的现场。带头参加积分活动的73岁老党员方学忠在全村第一轮考核中位列榜首:“大家一起建设村子,还有礼物送,当然好啦!”

自2020年江门市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开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融“五治”于一体,因地制宜,敢于实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子,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驻村法官走街串巷,把村民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志愿楼长活跃在楼宇之间,用爱心凝聚社区人心;雪亮工程有序推进,群众安全感“看得见”……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开市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项目为抓手,全力开创安开建设新局面。

,这座拥有“碉楼之乡”美称的城市,正聚合各方力量,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一座“善治之城”,正在碉楼群中崛起。

法润人心

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从今年10月起,开市人民法院马冈法庭庭长吴飞燕正式成为红丰村的驻村法官。每个月,她在村里开展联络工作不少于1天,并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引导服务。

法官定点联系村居,是开法院为深化诉源治理创新建立的工作机制。开法院数据显示,年基层纠纷案件大幅增长,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该院探索在乡镇基层推进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将司法定纷止争、普法宣传等职能下沉至基层。

30位优秀员额法官在15个村(居)开展驻点工作,借助驻村“第一书记”熟悉当地社情民意、贴群众生活的优势,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司法服务。根据双向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法官+驻村第一书记”对点联系台将整合村居所在派出所、司法所、驻村律师、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做好群体纠纷、突发事件的调处工作。

社会治理,法治先行。开市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一批围绕建筑领域、农村、企业等场景推出的多元解纷举措落地,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护‘薪’行动——开市根治欠薪现场执法行动直播。”今年6月,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跟随执法人员直击劳动保障监察现场执法。

是“中国建筑之乡”,建设行业尤其是房地产发展迅猛,均每年新增项目超过140个。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领域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开市人社局以保障农民工依时足额获得工资为出发点,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推进建筑领域劳资纠纷源头治理。

多条维权渠道畅通无阻,让农民工投诉有门、维权有效。在开市人社局的综合服务大厅,劳资纠纷处理可以“一窗通办”,综合服务办事“小窗口”实现劳动保障维权“大服务”。除了线下渠道,市民还可以依托全国和广东省根治欠薪线索反映两个台,及时提供调处欠薪线索。截至2021年11月19日,开共收到欠薪线索172条,其中涉及工程建设领域欠薪线索88条,办结率达100%。

“王检早上好,我想咨询一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事情。”11月24日,在“检察服务侨资企业群”微信群,开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洪收到了开市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高管池胜明的消息。王洪在线上耐心解答疑问,并转发了有关法律条文供企业参考。

从2020年5月开始,开检察院创新开展检察长访民营企业“三长”(民营企业行业协会会长、地方区域商会会长、民营企业董事长)活动,以赠送《民营企业家法律风险与防控指南》、征求意见建议、走访调研、座谈会、法治教育课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提升防范法律风险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截至目前,活动已覆盖开78个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地方区域商会,359名民营企业“三长”及其他从业人员参与其中。此外,开市检察院去年6月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人民检察院司法调解中心”,累计促成12件轻微刑事案件达成民事和解,实现检察环节矛盾零激化。

多元自治

“我的家园我作主”

在塘口镇宅群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本特别的存折。打开巴掌大小的存折,《积分制管理评价细则》清晰罗列在首页:积极参与村委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加3分;家庭内外环境整洁、干净卫生,每季度加5分;在河道内进行网鱼、电鱼、毒鱼等非法行为,扣10分。

从去年9月开始,宅群村借鉴银行储蓄理念,建立起“道德银行”,推出“积分存折”。加分增添动力,扣分警示后进,每户村民一本“积分存折”,把日常行为转化为“道德积分”。各村民小组积分管委会按照工作人员收集、积分管委会研究同意、积分变动公示的流程,对村民的月度行为表现进行评分。积分管理实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机制,村民可以用5至60积分兑换柴米油盐、日化用品、小家电等日常用品,各村民小组积分管委会也会向季度积分排名前五户的村民授予“道德文明户”流动红旗,让争优更有劲头。

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被标准化、具像化为积分,基层治理从“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明显提高。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莹说,积分管理项目实施一年多以来,宅群村村民过去参会不积极、乱搭乱建、卫生差等难点得到有效疏解,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村里事变成了家里事,大家都很乐意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去。”方晓莹说。

自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体系,是画好基层社会共治同心圆的题中之义。塘口镇宅群村用一本小小的“存折”激活了村民的凝聚力,而在邻里关系相对更疏远的城区,长沙街道正在试行一种“以少数带多数”的多元共治模式,拆解无物业小区的管理难题。

波叔家住开市长沙街道南岛社区。今年,长沙街道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南岛社区和梁金山社区作为先行试点,推出了社区“志愿楼长”服务。热心的波叔成为了第一批“志愿楼长”。

长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余肖莹介绍,和物业服务的小区不同,开放式楼栋的管理不系统、不规范,城区旧楼宇往往存在环境卫生、治安安全等方面的隐患。社区“志愿楼长”项目通过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协调、居民参与的治理格局,社区热心人员可以通过居民自荐、社区面谈、试用考核的方式,成为“志愿楼长”。

“志愿楼长”主要承担处理群众矛盾纠纷、公共卫生保洁、安全隐患排查、政策法规宣传等任务。依托“社区楼长网格管理考核”APP,600名“志愿楼长”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接收任务、落实任务、积分评优等全过程。波叔说:“点击领取工作任务,落实后再拍照上传,很方便。”截至目前,“志愿楼长”累计为居民解决大小问题2100多个,获赠积分22万余分,可用于兑换日常用品。

数字赋能

城市大脑织密安全网

“去过湖北以及途经湖北到开的人员,请到村(社区)做好登记。”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开各村居网格员走街串巷、细致排查。同一时间,来自基层网格的信息汇聚到开市综治联勤指挥中心,形成大数据,为疫情防控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2019年9月,开市综治联勤指挥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在600多方米的空间里,决策指挥区、多功能会议区、分驻作战单元区、设备操作区、大屏显示区、值班室、接待室等7大功能区域各司其职,肩负起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公共安全隐患、信访维稳案(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任务。

数据一张网,网格千根线。为了把中心打造成为市(部门)镇村三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运转规范、指挥高效的一体化运作台,全市15个镇(街)在原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基础上,升级改造为镇(街)综治中心。全市划分762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802名、移动终端设备857部,实现网格服务管理上下贯通。据统计,截至今年12月6日,开全市新增录入网格事件176185件,办结率99.87%。

智治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支撑作用。通过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智治”深度应用体系在“智辅科学决策”“智防风险挑战”“智助管理服务”方面发挥着强大功能。借着综治联勤指挥中心建设的东风,基层网格化和雪亮工程等迅速推进,城市大脑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千家万户,织密织牢了村居的安全网。

李亮洪在开市塘口镇经营一家杂货店,三岔路口的位置给店铺带来了客流,但也埋下了治安隐患。他回忆,以前放在店门外的桌椅、纸箱,常常过夜就不翼而飞。

两年前,塘口镇将“雪亮工程”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规划,不断增加辖区视频监控的覆盖率,打造“农村天网”,推进安乡村建设。塘口镇委副书记李新明介绍,通过“镇政府补一点、电信减一点、村民出一点”,村民最低只需99元即可安装一支监控摄像枪,并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查看实时监控视频。

目前塘口镇已有300多个民宅、商户、景区等重点位置安装了450支监控枪,全面覆盖镇内17个村(社区),与两年前只有36个可视监控对比有了极大改善。如今,塘口镇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李亮洪说:“安装了摄像头之后,有不法念头的人都不敢下手,即使店里有东西丢失,还可以通过7天回放报警找到小偷。”

■社区治理

翠山湖科技园打造“安企业员工村”

让外地人找到第二个家

“我在被子里藏了8000元,老婆晒被子之后就不见了!”黄明(化名)夫妇在开翠山湖科技园工作。去年底,两人收到了工资8000元,因为数额较大,黄明把现金藏进了被子,想着有空的时候再存进银行。没想到,妻子把被子拿到了楼下晾晒,当黄明回到家时,钱已经不翼而飞。

接警后,翠山湖派出所民警立即调取黄明家周边的视频监控,迅速锁定了一名把钱捡走的男子。通过智慧新警务,民警查到了捡钱男子的信息。正当民警准备联系男子时,派出所值班室就接到了他的电话,称自己捡到大量现金,希望民警帮忙找回失主。最终,在民警的见证下,拾金不昧的男子将捡到的8000元归还给黄明。

翠山湖企业员工村,即翠山湖保障公租房小区,是翠山湖科技园的宜居配套工程之一。这里共建有23幢员工宿舍楼,住户超过1400户、约3800人。除了企业员工宿舍,企业员工村还有上百间商铺,为员工提供餐饮、超市、娱乐、快递等服务。

随着进驻翠山湖科技园的企业逐渐增多,入住翠山湖企业员工村的外来流动人口也在增加,给治安管理带来了不小压力。年,翠山湖管委会提出创建“安企业员工村”,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全方位开展“打防管控”工作,增强群众安全感,让企业员工在开找到第二个家。

“我们在宿舍楼梯口、走廊、停车场等治安复杂地段布设了视频监控,260多个监控探头对企业员工村实现24小时监控全覆盖。”翠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与翠山湖派出所、开市公安局监控系统联网,可以实现警情图像快速发现核实、快速反应、快速接处警,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和证据。借鉴物业小区的管理模式,企业员工村还推行一卡通系统,居住在内的员工必须手持通行证,才可进出相应楼栋。

有了安全感,还要有归属感。翠山湖管委会以企业员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台,开展了一系列贴企业职工和园区群众的党建活动。例如,中秋节举办的亲子月饼DIY活动,吸引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等100人参加。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大家丰富了业余生活,也提升了对企业员工村的归属感。

此外,翠山湖派出所党支部还牵头党建结对企业和单位,成立了32人党员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到企业员工村、周边学校、农村开展志愿服务,如预约办证、送证上门等,超过100场志愿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过万人。

■便民服务

塘口镇开发“德邻汇”APP,鼓励海内外村民参与公共事务

天涯侨胞“一键”比邻

“年轻的村民大多生活在外地,对村里的情况不了解,认同感和归属感很难提升。”塘口镇强亚村是世界文化遗产——自力村碉楼群的所在地,常住人口只占户籍人口的20%,还有不少村民身在海外。如何让时不在村里生活的村民,对家乡建设更有参与感,是强亚村党支部书记方华仰苦恼的问题。

年,塘口镇开发了智能化便民台“德邻汇”APP,为村民提供政务办事、法律咨询、农产品交易、日常监督、表达诉求等服务。

村民用专属账号登录“德邻汇”APP,家乡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和“三资”管理等动态信息一目了然,实现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身在外地的村民和侨胞,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随时随地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在咫尺。

在“我要投票”一栏,《强亚村第八届村小组组长意向民意调查》《祖宅村村民理事会推选名单》等一批民意调查陆续发布。村民可以参与线上调查,积极发表意见,村委会也能够对民意有大致的把握,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处置。

入学证明、关系证明、家庭困难证明……在“我需办事”一栏,村民可以查询村委直办的政务服务手续流程,根据指引带齐材料,可以在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好事。

“夏天炎热,建议加强道路两旁草丛的蚊虫清杀。”“您好,您的意见已反馈,我们会及时处理。”在“我能互动”一栏,村民可以给村干部留言,及时反馈村里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纠纷等情况。在一言一语中,村民参与村中事务的积极被充分调动,党群关系也在交流对话中变得更加紧密。

如今,“德邻汇”APP不仅是村民日常生活的贴心助手,还是村里科学民主决策、探索乡村治理智能化的利器。它进一步健全了议事决策、民主评议、村务公开、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类村级组织作用,更加有利于整合各类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治理实效。

方华仰说:“在互联网时代,它为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为干部与村民、乡里与乡外、党员与群众架起了‘连心桥’。”

关键词: 江门开平 碉楼之乡 社会治理 新模式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