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新村、香林寺沟实施环境整治 让昔日棚户区蝶变水岸公园

2021-12-24 09:22:13
来源:金陵晚报

梅园新村以“梅”为符号,贯穿历史街区和居住片区,为街区注入新活力;香林寺沟用“香”传承红楼文化,让昔日棚户区蝶变水岸公园。城中这两大片区正在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串联起老城里的新生活,讲述着更新故事。

午后的梅园新村路,两侧法桐映衬着历史建筑的厚重。沥青道路铺设一新,复古的弹石路上,人们在这里感受红色历史文化。梅园新村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由大悲巷(北段)、雍园路、竺桥、梅园新村路(大悲巷南段)及汉府街5条历史街巷组成,人们熟知的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等红色文化建筑就在路边。同时,区域内分布着不少老旧小区。玄武城建集团市政公司现场负责人达铭铭向记者介绍,在历史街区开展环境整治,既要确保文物建筑不受影响,也要考虑民生改善,同时丰富街区的文化内涵。

老式居民楼,墙皮脱落、风化、房屋渗漏,先期开展整治。与一般老小区更新不同,在解决病害问题后,提取历史建筑元素,进行适度调整。沿街建筑则以梅花造型,点缀在墙体和窗栏上。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工人手工贴上去的。就连人行道上的弹石路,也是一小块一小块拼接的。梅园新村地下管线存在几十年,已经显著老化。此次整治,光是地下就耗时4个月。在更换了燃气、雨污管网后,电力线路正在下地,为接下来拔掉沿路的电线杆、高沿线做准备。杆线下地,街区的视觉廊道将更加清爽,历史韵味更加浓厚。

记者了解到,梅园新村3个景观节点,是向社会征集方案改造的。汉府街入口处,设置红色文化展示区,逸仙小学后门设置文化墙和休憩区,雍园街角通过景墙壁画,带领人们沿着历史的足迹,翻开红色的记忆。最近,竺桥边雍园41号5幢老旧住宅楼拆除脚手架,露出了红黄相间的楼梯,隔着内秦淮河形成面向龙蟠中路的街区界面,改造中通过围栏、围墙、路灯、景观设计,呼应梅园新村街区古韵。小区内,则采用智慧化、适老化,实现精品化更新。据了解,整个街区将于年底基本完成整治,以“梅”为媒,形成最美街角、文化街巷、精致街区。

竺桥往东数百米,汇入明御河、内秦淮河的香林寺沟流淌着清澈的河水,岸边人们三三两两沿河散步,周围,树林绿地、小花黄红相间。刚搬进城开御园的居民刘俊强正带着孩子在香林广场散步,地雕上的文字,记录着香林寺的历史片段。刘俊强告诉记者,自己听了邻居们的描述才知道,过去这里是棚户区,沿河两岸挤满了破旧的房子,道路只有现在的一半宽。生活污水、粪便都是直排入河,河水黑臭。“我真幸运,刚住进来,家门口就多了一处沿河公园。”他笑着说。

如今走在河边,已看不到棚户住宅,狭窄的河道两侧是透水铺装绿道。只有绿道边保留的几十棵高大的枫杨,依稀残留着房屋的痕迹。“过去几乎家家都是屋包树,河道就是垃圾池。”玄武城建集团现场负责人黄瑞介绍,棚户区拆除后,该区第一件事就是清淤疏浚、控源截污、岸坡修整、管网摸排、水草补植,彻底根治污染源。如今香林寺沟终于清了,岸边还构建了1.6公里长的生态绿道。片区内以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打造海绵城市,并设置监测站,监测海绵成效。

据了解,香林寺沟起于紫金山脚下燕雀湖,明初直通皇城城壕,流入内秦淮河。在清代,因康熙皇帝进寺游览,见这里林木茂盛、鸟语花香,遂改名香林寺。红学专家更考证该寺是曹雪芹家的家庙,即《红楼梦》里铁槛寺的原型。结合这些历史,整治中,在植物上保留原有大树,种植结香、桂花等花香植物,布置银杏、樱花等色叶树,还原历史上的林茂花香。古典式的桥栏、小桥,带有历史典故的地雕,以“香”字设计的文化符号,贯穿在广场、座椅和地灯上,传承着香林文化。

在完成沿河公园化的同时,香林寺沟片区对10余幢小区建筑实施了高标准更新改造,并依托老汽修场一块空地,打造了儿童乐园。接下来,现场还将实施杆线下地,对主路和几条小路进行拓宽和环境整治。让老街巷透着文化味,飘着幸福“香”。

关键词: 梅园新村 香林寺沟 环境整治 棚户区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