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专稿:近年来,淮南市凤台县高度重视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质效,紧贴党员需求和工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规范制度、创新形式、增强实效,推动组织生活质量优、活力足。
突出“制度优”,推动组织生活“规范化”。系统化指导。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和组织生活联系点制度,全县26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总)支部88个,通过走访调研、结对帮扶、谈心谈话,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先进党支部与后进党支部互促、共进、同向。以基层党建“三个清单”为总指导,以“月度清单”为实抓手,精细化部署党支部建设任务,以《凤台县组织系统红黄榜制度》明导向,用好月度积分“指挥棒”,优化业务指导、强化党建引领。标准化落实。巩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按照“六有”标准,建强213个村3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放《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台账》,制定《发展党员一个办法四个意见》,促进党支部运转标准规范、高质高效。严格化督查。严格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四不两直”、基层党建专项督导、月度基层党建例会等方式加大对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指导。2022年开展督导23次,以督查促整改,用整改促提升,切实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提升中间党支部水平,减少后进党支部存量。
突出“形式活”,推动组织生活“增动力”。紧扣主题强“党味”。常态化健全组织生活内容体系,精心选取20部优秀党员电视教育片、45部“主题微党课”等作为组织生活学习内容,组织8349名党员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小测试”“今天我来答”线上答题活动,让理论学习和党性锤炼抓得实、效果好。比学赶超重“辣味”。注重发挥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党性分析作用,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方法克服组织生活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结合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评选出10个乡村振兴先进党组织、10名乡村振兴好支书,依托评选结果组织开展3场优秀党支部书记经验交流会,充分交换意见建议。建立优秀党支部案例库,评选优秀党支部15个,以先进支部推动后进党支部转化提升。创新方式提“鲜味”。探索灵活式、接地气的组织生活模式,积极引导党员参与“123协商议事会”、恳谈会、“板凳议事会”,增强组织生活感染力和吸引力。用好红色村史馆、党性教育阵地、学用示范基地,开展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党内组织活动。借助党员微信联络群等网络平台,线上开展 “三会一课”,有效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突出“效果实”,推动组织生活“聚民心”。战斗堡垒“筑”在一线。结合“党建+悦享夕阳”“党建+暖心助餐”“党建+老有所学”,组织全县养老机构、老年助餐点、老年大学成立功能型临时党支部136个。实施社区固本强基行动计划,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延伸到小区、楼栋,切实抓好队伍建设、阵地保障、活动载体等关键性、基础性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治理合力。党员身份“亮”在一线。严格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织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政务大厅设置“周末不打烊”党员服务示范岗。号召“五老”党员在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多领域发挥余热,示范引领。支部书记定期主持召开“流动党员两节座谈会”,鼓励外出党员引进项目,服务家乡。服务群众“干”在一线。持续开展 “党员进社区、服务再起航”“红色螺丝钉,党员进万家”“党建引领产品推广”等特色“夯基”品牌活动,引导党员主动担当“政策宣传员”“驻企服务员”“乡村振兴先锋”,让“十大暖民心工程”、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成为党员过组织生活的“主战场”“新阵地”,不断增强组织生活感染力和服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