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专稿:近年来,青阳县紧扣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学习管理难、关爱帮扶难等问题,通过健全联系机制、创新学习载体、优化服务形式等方式,促进精细化管理、多样化学习、常态化关爱,确保流动党员联系“不断线”,学习“不掉队”,关怀“不缺位”,不断提升全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织密“管理网”,确保党员联系“不断线”。数据更新到位。组织11个乡镇对区域内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底,分类建立流动党员基础信息管理台账,确保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到管理中。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群,全面了解流动党员人员去向、流动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强化与流动党员的沟通交流。教育管理到位。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建立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制度,明确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双重联系职责,结合国庆、春节等集中返乡节点,走访流动党员,通过话家常、谈发展、聊思想,动态精准掌握流动党员工作生活状况及发展动态,同步开展思想教育,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归属感,责任感。宣传引导到位。利用流动党员在外见识广、思路宽的优势,通过在流动党员群中及时通报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流动党员介绍村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收集党员对重点工作的意见建议,鼓励支持青阳县在外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回村任职,让流动党员“游子返乡、反哺家乡”,为家乡产业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等出谋献策,确保全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织密“学习网”,确保党员学习“不掉队”。搭建线上平台。依托智慧平台、信息手段,建立流动党员交流群,探索“互联网+理论学习+线上教育”模式,将组织生活搬上“线上云端”。线上利用流动党员交流群,将学习资料及时推送给流动党员。创新学习形式。常态化在群里下发学习任务与学习材料,推送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等重点学习项目,引导流动党员及时学习打卡、分享动态,同时开展各类线上学习教育活动,创新打造点式对接“线上微党课”,实现流动党员“身在外地,学在小组”。青阳县杜村乡还突破“党员活动日”的空间桎梏,把活动计划摆上云端,让流动党员在所在地践行党员使命,履行党员义务。做实线下工作。常态化开展学习书籍寄送行动,通过多种方式为流动党员寄送“红色包裹”,督促流动党员及时学、跟进学,学原著、悟思想,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深入挖掘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中的先进事迹,打造宣传亮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流动党员教育素材。
织密“服务网”,确保党员关怀“不缺位”。关爱在外游子。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让流动党员能及时过上组织生活,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积极探索在流动党员聚集地、聚集行业等建立党组织,让流动党员在异地“有家”。截至目前,青阳县已在上海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3个。关心日常生活。通过“月联系、季汇报、节问候、年座谈”的方式,动态掌握全县流动党员工作生活状况,收集流动党员生活困难问题,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针对流动党员家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实际困难,提供包含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在内的多元服务,让流动党员身处外地也能感受组织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