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专稿:近年来,和县高度重视选调生管理工作,坚持“以培促管,以管促练,以练促用”,厚植沃土蹲青苗,烈火淬金炼尖兵,助力到村任职选调生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担使命。
精准培养,绘制“全景图”育强“硬本领”。县委高位推动,多部门密切配合,为选调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基层锻炼,促进选调生快成长、早成才。一是实行差异培养。综合分析每名选调生专业特长、性格特点、能力优势、短板不足等多项指标,准确研判分配选调生到最适合的村居任职。聚焦选调生经验不足、阅历缺乏、本领恐慌等常见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差异化培养。二是抓实教育培训。将选调生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推行“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解读、现场观摩、经验分享等方式进行培训,培养选调生掌握与基层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党建制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理论知识,切实提升基层工作能力水平。三是注重基层锻炼。坚持一线工作法,结合村情实际和选调生专业特长,将选调生选派到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党建引领信用村等工作任务较重的村居一线实践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丰富群众工作经验,增强综合协调能力,打通成长成才快车道。定期在各级信息平台推送优秀选调生工作事迹,为选调生群体提供学习标杆及榜样,激励选调生担当奋进。
精细管理,夯实“传帮带”管出“好作风”。加强到村任职选调生的日常管理,激发选调生在乡村振兴一线挥洒青春汗水的昂扬斗志,推动选调生扛责任、担使命。一是实施“导师帮带”。健全“导师帮带”全覆盖培养机制,探索建立政治导师、业务导师、生活导师的“3+1”传帮带培养模式,对选调生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选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与选调生结对,帮助选调生尽快了解村情、融入岗位,不断给选调生交任务、提要求、压担子。二是注重“日常管理”。按照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党组织具体实施的原则,严格执行选调生到村任职、请示报告、思想汇报、请销假等各项制度,督促选调生进农家、察实情、听民声,鼓励选调生利用学历高、视野宽的优势,协助村“两委”班子建强村级组织、规范组织生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强化“调研指导”。注重指导选调生围绕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课题,深入开展国情调研,了解基层群众“急难愁盼”,变“驻村”为真真切切地“助村”。
精心呵护,培土“护青苗”营造“新氛围”。严管厚爱,优化保障,营造良好的在村工作氛围,助力选调生能融入、敢作为。一是思想上及时关注。加强与选调生的沟通联系,建立到村任职选调生工作群,随时掌握到村任职工作开展情况,充分了解选调生思想动态。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为选调生在工作上答疑解惑,在生活上解决困难。先后召开5次选调生工作座谈会,采用谈心谈话、征询意见等形式对选调生进行跟踪了解,帮助选调生提振信心,促进选调生健康成长。二是经费上足额保障。针对选调生专项经费创新三级审批程序,制定详细使用计划,足额保障,合理使用。利用县委党校等资源针对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鼓励选调生外出深度调研。组织选调生“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慰问党员群众,使选调生真正接触基层,感受基层,服务基层。三是使用上优先考虑。加大对选调生选拔使用力度,按照“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满两年后,县委组织部对其进行综合考评。考核工作突出实绩导向,考准考实到村任职期间履职情况。对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到村任职选调生,及时列入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对在基层一线、重点项目中表现突出的选调生优先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