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专稿:近年来,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新新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聚焦兴产业促发展、办实事惠民生、强治理优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让集体经济强起来、让群众生活乐起来、让基层治理活起来,用实际行动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夯实基层堡垒,扛起乡村振兴“硬核担当”。坚持把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进一步调整优化社区干部队伍,通过选优配强、提升素质、结对培养等措施,实现了学历、年龄、能力“一升一降一强”的目标,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推动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实施社区后备干部“薪火计划”,储备培养社区后备干部3名,采取“纵向补缺任职、定向推优入党、横向竞争上岗”的方式,及时将优秀后备干部调整到社区班子队伍中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储力蓄能。
厚植产业根基,撑起乡村振兴“四梁八柱”。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出了“党建+村集体经济+企业”“党建+合作社+集体经济”“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市场+农产品+农民”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形式,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合一的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打造新新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园,生态农业项目产业基地占地1500余亩,其中整治荒山1000余亩,承包86亩杨梅园,重点发展大力发展杨梅、红美人柑橘等绿色生态农业。2022年,新新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69.85万元。
聚焦信用建设,注入乡村振兴金融“活水”。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契机,坚持支部书记对信用村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专项小组,形成党建引领、组织牵头、多方参与、党员带动的工作机制,推动组织工作和金融业务有机融合。组织开展村银共建活动,走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点对点开展信用产品推荐,建立“金融村官+村干部+信用主体”的服务机制,主动对接农户和农业生产需求,并提供“点餐式”服务,为其贷款提供便利。完善授信用信机制,拓宽授信范围,将信用评价主体从农户拓宽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构建基层党组织“牵线”、金融企业“搭台”、信用户“唱戏”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汇聚智力源泉,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实施“人才赋能”强链补链行动,深挖本地资源,把培养科技型领军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构建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采取“集中授课+实训实习”“田间课堂+生产实践”方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96人次,把乡土青年人才培养成产业带头人、党员模范、村级后备干部。建立“人才信息库”,定期开展拜访活动,通过来时“一辆车”、返程“一张票”、平时“一份情”,用真心、诚心、暖心留住各方人才。搭建数智平台,开展“互联网+”助农直播,村两委、驻村干部、选派第一书记等就地转换为网络直播员,拓宽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数智为农产品产销“赋能”,帮助居民销售农家红薯粉800余斤,农家土鸡蛋1500余斤,其他农特产品近2000余斤,直接带来经济收入达2万余元。